没想到的是,过了不久,来了几个客人,刚进店就看到了墙上写的字,几个人摇头晃脑点评,害的小二直催还点不点菜了。
那个年代没有照相机啥的,看着字写的好,可是总不能天天蹲到这看吧。几个人跟小二商量,说要把这堵墙给铲了,要多少钱都行。
掌柜的一听,呦呵,还真有人买呀!既然有人买,那就得按师宜官的要求卖。伸指头要一百两银子,说这是师先生的意思。
几人一听是师宜官的字,也不去划价了,直接掏一百两银子给掌柜的,又央求掌柜的找俩工匠,小心谨慎的把墙皮揭掉,高高兴兴的拉着走了。把个掌柜的愣了好半天。
等回过神来,掌柜的心说这是发财的好机会呀。对这俩农民工说你们别走了,怎么把墙皮刮下来的,还得怎么糊上去,工钱加倍!
其实这玩意也不可信。
因为那时候没有水泥啥的,土墙能刮下来还要保证字不会散,估计很难做到。
更何况咱也不知道师宜官在墙上写的是大字还是小篆。有资料说师宜官的字,大的直径过丈,小的方寸千言,不是那么容易能保存完整的。
还有个传说,师宜官一次外出游学,夜里在一户人家借宿,
这家条件也是差的一塌糊涂,除了有个破屋子,别的再没什么了。
这家只有一个老头老太太,还热情的不行。师宜官过来借宿,老头把仅有的两只鸡宰了一个招待师宜官,又东拼西凑的弄了几个钱买了壶酒,自己没舍得吃没敢喝,就请师宜官。
师宜官也不客气,甩开腮帮子,露出后槽牙,呼噜呼噜一顿饱餐。
第二天醒来,师宜官取出笔墨纸砚,给他留了封信。信的内容不值钱,值钱的后面的签名——师宜官。
告诉老两口,拿着这封信给县里那几个有钱人家,想要多少钱就要多少钱!
这得多自信啊!
只不过这是出了名以后的事,如果默默无闻时候,估计写的再好也卖不了钱吧。所以对于这些搞艺术的,出名是第一要务。
且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方军阀抢地盘打的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