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人之初,性本智

刘协闻言不由心生赞赏,周不疑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看法,不拘泥于世俗礼教,不愧是有着神童之称的天才。

刘协存着考教周不疑的心思,继续说道:

“古人经验,亦是圣人之言。

难道不疑觉得圣人规定的礼法错了吗?”

周不疑丝毫不怯场,侃侃而谈道:

“大汉的礼法,之所以不对年幼孩童施以刑法,是根据孟子人性本善的学说来制定的。

孟子有云:人皆有善心,而后乃成恶。

恶者,非人之初也,习于其中耳。

这也是儒家的核心观点之一。

我大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以儒治法,因先贤之言而赦老友。”

刘协微笑道:

“这样有什么不对吗?

荀子乃是儒家亚圣,他强调人之初、性本善。

每个人都生来具有仁爱之心,只有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才能影响人的本性,使人产生恶念。

因此我们大汉的律法就是要给犯错的年轻人一个机会,把他们从歧途引上正路。”

“虽然孟子为儒家亚圣,可他所言并非绝对。”

周不疑朗声道:

“人之善恶,实非一家之言所能说清。

荀子云:人生而有恶疾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

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

与孟子同为儒家圣贤,荀子的观点便是人之初,性本恶。

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化,以法理约束,才能将人引上正途。”

圣贤之言,周不疑信手拈来,刘协心中暗暗赞叹。

他继续道:

“那不疑以为,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

我大汉律法规定不可追究幼童的责任,究竟是对还是不对?”

周不疑对刘协答道:

“不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都太绝对了。

人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东西。

人有向善之心,也有作恶之念,其关键在于人心。

学生认为,人之初,性本智。

人之所以为人,有区别于动物,就是人有思想,会思考。

不论善恶,都是由智来驱动。

趋善避恶并不是人的本相,趋利避害才是。”

“自古以来,年少而犯下弥天大罪之人不在少数。

这样的事情之所以屡屡发生,就是因为作恶的代价太小。

年幼而杀人者,不加罪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