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忱看了,李忱沉默,李忱扶额。
他只知道他这大儿子担不起大任,是个好玩乐的。
如今看来,是他看得不准了。
这分明还是个厚脸皮的。
也不看看自己配得上这几个字吗,就往上加,是半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了是吧。
这儿子怕不是不能要了。
[昏君李漼我们也差不多说完了。
只剩最后一件,他不信道,他信佛。
所以,很遗憾的是,他没像他父亲和唐穆宗那样,直接被丹药药死。
建寺庙,迎佛骨,还是日夜兼程的那种,也是被他弄得轰轰烈烈。
甚至还把高僧请进宫中,差点把皇宫弄成了寺庙的模样。
又怎是一个离谱了得。
值得高兴的,大概是此事后两个月,唐懿宗病重,太医也束手无策,最终与世长辞。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虞美人鼓鼓掌,决定说些题外话缓缓,再讲最后一个昏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对各朝代皇帝的称呼都是不一样的。]
她说的并不是直呼其名的那种不一样。
但不少皇帝却秒懂,不说对始皇帝称呼秦始皇。
毕竟始皇帝又没啥庙号谥号的。
但天幕确实,说起汉朝皇帝,如刘彻,就是汉武帝,是谥号。
到了唐宋,就是唐太宗,唐懿宗,宋高宗,开始称呼庙号。
明清很少提,但提明朝的时候,就说过,“永乐帝”“嘉靖帝”,是年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别呢。
虞美人能抛出这个话题,自然是要解答的。
[其实原因还蛮简单的,好记。
庙号谥号的起源很早,大概都是商周那会儿,后来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全给废了。
始皇帝嘛,多好听,多霸气,秦朝就这么叫了。
后来,汉朝逐渐恢复了庙号谥号的传统。
汉之后,唐之前的朝代,我们更习惯称呼谥号。
原因很简单,他短,还好记。
唐以后,宋之前,开始称呼庙号。
当然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谥号的长度就逐渐离谱起来了。
比如李世民,谥号“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