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兵队协和语

一个日军少佐走了过来,少佐年龄很大了,感觉这个军衔跟他有点不符合。

“他们滴,什么滴干活?”

苏扬一看,这是个老鬼子了,会说兵队协和语。

兵队协和语,是日军中一种特别的语言,也就是塑料华夏话,这是一些日军专门要学的。

苏扬看的很多老电影中日军说的:“花姑娘?大大的有?”或者是“统统死啦死啦滴”这种话不是导演和编剧一拍脑袋说出来的,这种话就是叫做兵队协和语。

这种台词几乎就是在能在黑白的抗战老片里看到,现在的战争片里几乎绝迹了,不是一直说日语,就是一直说中文。

从1931年抗战开始后,除了战争出来带来深重的灾难之外,两国的文化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交流和影响,

抗日战争期间,东洋和华夏之间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这种叫做协和语的中介语言。

华夏话的确不好学,华夏人更不可能学习日语,翻译官说实话也没有几个会说日语的,鬼子屁沟后面的翻译官能念几年私塾就不错了,说日语,怎么可能?

但是日华之间确实要打交道,可是由于汉语和日语发音相差较大,互通性极低,中介语言应运而生。

有时候不伦不类的东西恰好就是产生于文化碰撞期,而且东洋人也轴,不伦不类的东西也多,比如歪把子机枪,王八盒子手枪,所以,中介语言这种东西听着也是不伦不类,但是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规律。

在双方都不懂对方语言的情况下,不华不日的中介语就成了历史的选择,此即所谓的协和语。这种语言就是塑料中文。它是以日语为主体,或者说以日语词汇作为主词,将日语词汇尽可能地代替汉语词汇,以便让东洋人能听(看)懂华夏人说(写)的是什么意思,也能让华夏人听(看)懂东洋说(写)的是什么意思。

这个叫协和语。

关于协和语,最熟悉的就是“你滴,什么的干活”“死啦死啦滴”“只要你缴枪投降,金票的大大滴有”“咪西咪西滴干活”这样的奇奇怪怪的话,好像每一句都少不了“滴”字。(方便识别,其实是“的”)

其实这是因为日语属于粘连语种(即粘着语类型),也就是说,鬼子只要是说话、写文章,都离不开后边的助词与前边词汇或单词的粘连,于是就用了一个属于万金油性质的“的”字,作为“协和语”里的后缀,这个“的”字什么场合都可以用。

除了广为人知的“的”,协和语还有很多种。

有的协和语是改变汉语词汇原义或词义混杂而生造出的词。

还有一部分是直接引用华夏人似乎能听懂的日语词汇。

甚至直接用日语代替华夏语言。

听得最多的,就是八格牙路。

八格牙路,中文写过来是:马鹿野郎,意为混蛋。

另外刚才矮个汉奸说的“太君”到底是什么意思?

太君就是日文发音队长的“太今”,就像俄语中长官都叫做“戈壁蛋”,是英文“captain”的变音,也有上尉的意思。

“太今”这个词也有“长官”和“大人”的意思。

这就是“太君”这个词的由来。

苏扬此时看着“太君”,顿时感觉到有些压力,这人应该是个华夏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