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因为早年部队是这样的(当然了,并不严谨),如果你当参谋,你这一辈子就是参谋,从中尉参谋最后最高升到参谋总长,升职的就是中尉参谋、上尉参谋、中校参谋、上校参谋,只有这样才能升上去。
部队长就是从排长开始一级级往上,就是成为两条线。
也就是说你只要当了参谋,你这一辈子全是参谋,没有希望,所以说他们不愿意当参谋。
既然当了参谋,就没有实权,就喝不了兵血,也升的慢。
这个和岛国以及条顿的参谋军官有着天壤之别。
因此军令部后来上交了一个规定,升到上一级部队长之前必须要有参谋长的任职经历,不然不配上升。
也就是说排长、连长,必须有当参谋的资历然后可以升营长。
营长升团长,必须要在团这一级参谋里面干一段时间。
团长如果要想往师长升,你必须要当师参谋长,这样的话参谋的地位就上来了。
就意味着你要想升职必须要干参谋,逼着一个军官必须要去进修、要去学习。
(当然了,破事太多,同样不严谨)
去哪里学习?
陆大的各种培训班和正课班。
一个军官往上升,比如说要升到师长这一级,必须在师的人事、作战、情报、后勤四个参谋上面全部干一遍,就是所有业务全熟了才能当部队长,部队长只会作战或者只会在参谋作业,就不会再出现了,抗战时候就有这样的。
当时的参谋人才不足怎么办?
解决之道主要是参谋人才,要扩大人才培养面。
除了传统陆大之外,整个抗战期间陆大没有扩大招生,这一点和军校相比是不一样的。
军校在抗战期间扩大招生、降低资格、缩短学资,陆大没有,陆大三年就是三年,没有任何的变化,而且学科这些东西和战前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