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佩特山,对于波斯人来说像极了中国人心目中的阴山,农耕、游牧在此分界。
该山北坡有大面积草场,山上河流在山脉与卡拉库姆大沙漠之间形成一处狭长的绿洲,游牧部族占据优势时这里自然全部都是草原,农耕部族占据优势时则又成了绿洲田园。
塞尔柱帝国的立国之基是里海附近的乌古斯人,实际上就是土库曼人,里海附近的土生突厥人是也,帝国成立后塞尔柱便将大量的乌古斯人迁徙过来,让其在科佩特山北坡放牧。
不过他与以前的游牧部族占据波斯后采取的策略不同,他并没有将这一带全部变成牧场,绿洲地带继续耕作,但管辖者则变成了乌古斯人。
迁徙过来的乌古斯人不但进入了科佩特山,还进入了捷詹河流域,成了捷詹河绿洲的主人。
科佩特山北麓绿洲最西侧的城堡是卡赞吉克,最东端的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木鹿城(马雷)。
等到塞尔柱帝国崩溃时,这一带已经铺满了乌古斯人,以前的波斯人成了需要缴纳赋税的农户,而经过几百年不断迁徙进来的西突厥人又恢复了他们祖先的身份——锻奴。
当然了,不少西突厥人也成了骑奴。
花拉子模崛起后,自然不会坐视这一带乌古斯人的壮大,他们又大量引入了钦察汗国的钦察人、康里人,他们自然是职业骑兵,以前的主人乌古斯人摇身一变又成了牧奴、骑奴,但西突厥人的锻奴身份仍未改变。
摩诃末上台后又将这个地带一分为二,东侧以马雷为中心的地方隶属于呼罗珊总督,西侧以阿什哈巴德为中心的地带则直接归属玉龙杰赤管辖。
此时,距离修建连接阿什哈巴德与阿姆河的大运河还远得很,故此,这里的绿洲地带远不如花拉子模、河中肥沃,就算是一早迁徙到这里的波斯农户也是半牧半农。
是否有些像中国阴山南麓一带的河套平原?
这块地方彻底定居化、农耕化还要等到俄罗斯帝国崛起后。
这样的地方人口显然不多,但位置却异常重要,律庆知晓,时下的阿什哈巴德总督、钦察人哈桑也知晓。
契丹人突然从河中出发袭击了对岸的穆国城(土库曼纳巴德)之事显然早就传到了哈桑耳里,甫一传来,他就心动了。
花拉子模帝国要崩溃了,就好像不久前的塞尔柱帝国一样,后者崩溃时驻防各地的总督没一个痛心疾首的,有的只是满满的喜悦,自那时起他们纷纷摇身一变成了效忠巴格达哈里发的“埃米尔”。
哈桑显然也是这么想的,从埃米尔到苏丹那需要运气的加持,但你若是毫无行动,再多的运气也不行。
何况,摩诃末为了镇守花拉子模,将控制的波斯地区大部分兵力都抽调到了那里,导致呼罗珊地区异常空虚。
哈桑立即行动起来了。
阿什哈巴德南面是科佩特山,此时的人很难逾越,北面则是卡拉库姆大沙漠,一般来说很少有人能攻到这里,只要守住了西边的卡赞吉克,大可从容向东进军。
故此,律庆想错了,摩诃末也想错了,哈桑根本没有心思介入花拉子模战场,而是一门心思想拿下木鹿城,以控制整个科佩特山北面绿洲!
原本,摩诃末在阿什哈巴德留下了一万步骑,哈桑很大胆,只在卡赞吉克留下两千步军驻守,余者全速东进,三日功夫便抵达木鹿城城下,打的幌子自然是协助该城守军防御契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