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苏锦绣的支援,扭转战局

苏锦绣在京城组织民众,为前线提供物资和情报支援。

京城中,苏锦绣四处奔走,动员富商捐款捐物,号召百姓为前线出力。她的坚定和勇敢感染了众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支援的队伍中来。

物资一批批地被收集起来,准备运往战场。然而,运输途中却遭遇了重重困难。道路崎岖不平,车辆损坏频繁,还有敌军奸细的破坏和骚扰。

苏锦绣毫不退缩,她亲自指挥运输队伍,调整路线,加强戒备。为了确保物资的安全送达,她甚至亲自押送其中最重要的一批。

在情报方面,苏锦绣利用侯府在京城的人脉,建立了一个情报网络。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敌军的动向和朝廷内部的消息,及时传递给前线的萧凌。

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情报人员被敌军发现并杀害,情报网络也多次遭到破坏。但苏锦绣没有放弃,她不断地重建和完善情报网络,为萧凌提供了越来越准确和及时的情报。

同时,苏锦绣还在京城中积极宣传萧凌军队的英勇事迹,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愿报名参军,前往前线支援。

但就在这时,朝廷中一些嫉妒萧凌战功的大臣开始对苏锦绣的行动进行阻挠。他们以各种理由限制物资的调配,指责苏锦绣的情报来源不可靠,甚至试图诬陷她通敌叛国。

苏锦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化解了危机。她巧妙地利用舆论的力量,揭露了这些大臣的阴谋,赢得了民众和一些正直官员的支持。

前线的萧凌得到了苏锦绣的支援,情况逐渐好转。但敌军也察觉到了萧凌得到了补给和情报支持,加大了进攻的力度。

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萧凌的军队虽然顽强抵抗,但伤亡不断增加。

苏锦绣得知前线的危急情况,心急如焚。她决定冒险采取一个更大胆的行动,直接向皇帝进谏,请求朝廷给予更多的支持。

在苏锦绣的支援下,萧凌找到了敌军的破绽,成功扭转了战局。

萧凌抓住时机,果断指挥大军发起冲锋,敌军瞬间陷入混乱。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萧凌的军队士气大振,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

然而,敌军并未轻易溃败,他们迅速调整战术,试图重新组织抵抗。双方陷入了激烈的胶着状态,每一刻都有士兵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

萧凌深知,必须一鼓作气彻底击溃敌军,否则一旦敌军稳住阵脚,战局很可能再次逆转。他身先士卒,冲锋在最前线,激励着士兵们奋勇杀敌。

就在这时,苏锦绣在京城又传来了重要情报。原来,敌军的后方出现了粮草短缺的问题,负责运输粮草的队伍遭遇了天灾,延误了行程。

萧凌当机立断,派出一支精锐部队,绕过敌军正面防线,袭击敌军的粮草营地。这一行动十分冒险,但如果成功,将对敌军造成致命打击。

这支精锐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出发,经过一番艰难的跋涉和激烈的战斗,终于成功烧毁了敌军的粮草。

失去了粮草的敌军顿时军心大乱,战斗力大幅下降。萧凌趁机率领大军发起总攻,一举将敌军击溃。

战场上,敌军丢盔弃甲,四处逃窜。萧凌的军队乘胜追击,收复了大片失地。

然而,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让萧凌放松警惕。他明白,敌军虽然暂时败退,但很可能会卷土重来。

此时的京城,苏锦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大臣嫉妒萧凌的战功,在皇帝面前进谗言,指责萧凌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皇帝对这些言论半信半疑,对萧凌的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

为了消除皇帝的疑虑,苏锦绣决定再次进宫面圣。她详细地向皇帝汇报了战争的经过和萧凌的忠诚,同时指出那些进谗言的大臣别有用心。

皇帝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苏锦绣所言不无道理,但心中的疑虑仍然难以完全消除。

而在边境,萧凌正忙于整顿军队,加强防御工事。他深知,下一场战斗可能随时来临,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就在这时,敌军的残余势力联合了周边的一些部落,再次集结兵力,准备发动新一轮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