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我的战友已经接敌了,我们楚人每个人都悍不畏死,手持着矛戈,根本无人格挡敌军的兵器,只求把自己的矛戈刺进敌军的身体,哪怕同归于尽,我们楚人是世界上最勇武的军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先祖的英魂。
离得近了!
项羽把肩扛的长矛放下,握在手中,矛尖向前,在临近秦军阵营的那一刻,大喝一声,双腿用力,身子腾起,手臂用力,长矛刺出。对面的秦军用长戈试图格挡,却哪里能挡住这身高九尺的大汉的全力一击!
长矛刺入他的胸膛,他的喉咙里发出咯咯声,血沫子从嘴角流淌出来。
项羽抽回长矛,再次双腿用力踩踏大地,浑身的力气用在了长矛之上,刺向另外一个敌军。
秦军的军阵溃散混乱了。
冷兵器作战,短兵相接,并不是一定要拼到最后一个战士才算结束战斗,双方将领实际上都有一个战损的心理底线,超出这个底线,忍受不了损失,一方就会收兵以避免更大的损失,这样纠缠在一起的战阵就会分开,双方会退回本阵,休养生息等待下一场战斗。
不仅仅将领要做这样的观察和判断,士兵自己也会根据身边战友的情况,确定自己是继续顶上去,还是扔下武器逃跑,毕竟,就给吃那么粗糙的食物,凭什么我就得在这里送了性命?
所以大多数战斗,一方战损超过一成半,就要溃散了。
可是冲上来的楚军似乎并不在乎任何战损,他们明明已经有那么多同伴倒下了,他们为什么不溃散?刑徒军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敌手!
以往,在平原上对阵叛军的时候,只要己方阵法不乱,一轮突刺,敌军就自动溃逃,可是今天,明明对方也不成阵型,明明对方已经有人中枪受伤,可是他们为什么没有任何畏惧?为什么他们不躲避刺上去的兵器,为什么他们要用两败俱伤的打法?
在整场战争中,只有项羽真正清楚这一切。
自己军队的数量、训练度、后勤、士气都不如秦军,后勤和士气在宋义停军46天里消耗殆尽。这样一支军队如何能战胜连战连胜的秦军?
不能给楚军任何选择,或者说,对楚军来说,只有一个选择——战胜敌人,或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