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文化传承与产业融合的新探索

秋日的杏林村,微风轻拂,带来阵阵果香。

方大海站在村口,望着远处忙碌的农田和正在建设的旅游设施,心中满是感慨。

经过这一系列的挑战与应对,杏林村在产业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方大海知道,想要让村子持续繁荣,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大海,你又在这儿发呆呢。”

燕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拿着一篮刚摘的水果,走到方大海身边,“村里的事儿再多,也得注意身体啊。”

方大海转过身,接过水果篮,笑着说:“我就是在想,咱们村这产业融合虽然有了一定成效,但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文化传承这一块,咱们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展示和体验上,得想办法让它和产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燕子点了点头,说:“你说得对,像咱们村的剪纸和刺绣,以前都是村民自己在家里做着玩,现在虽然成了旅游纪念品,但好像还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两人正说着,村里的文化能人刘婶走了过来。

刘婶是村里有名的剪纸高手,她的作品在周边几个村子都很受欢迎。

“方村长,燕子,我刚听说你们在讨论文化传承的事儿,我也有个想法。”

方大海连忙说:“刘婶,您快说,我们正愁没思路呢。”

刘婶笑着说:“我在想啊,咱们能不能把剪纸和刺绣做成更实用的产品,比如把剪纸图案印在衣服上,或者把刺绣绣在包包上。这样既能保留传统文化,又能让游客更愿意买回去用。”

方大海眼睛一亮,兴奋地说:“刘婶,您这个想法太棒了!这就是把文化创意和产业结合起来了。咱们可以成立一个文化创意工作室,专门设计和制作这些产品。”

燕子也在一旁附和:“对,而且咱们还可以邀请游客来工作室,让他们参与设计和制作过程,这样体验感更强。”

说干就干,方大海立刻召集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商量成立文化创意工作室的事儿。

大家围坐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方村长,成立工作室容易,可咱们没有专业的设计师啊。”

一个叫小刚的年轻人说道。

方大海思考片刻,说:“咱们可以去城里的艺术院校找一些学生来兼职。他们有创意,也懂设计,正好能帮咱们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