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怀中取出一份详细的计算书:"根据白衣堂在各地收集的市场行情,如果能理顺盐价,老百姓实际负担会减轻三成。这样不仅能刺激消费,还能减少走私,税收反而会增加。"
正说着,一个内侍快步走进来:"陛下口谕,着沈大人即刻入宫。"
三人对视一眼,都意识到事情有变。沈明轩整理了一下衣冠,快步随内侍离去。
御书房内,正德帝正在翻看一本古籍。见沈明轩进来,他示意他坐下:"刚才东厂送来一份密报,说有几个盐商秘密会见了倭寇的代表。"
沈明轩心中一凛。他想起在永昌号查获的账册中,确实有几笔可疑的交易记录。
"这倒不奇怪,"他说,"盐商手中掌握着大量船只和码头,与倭寇有染也在情理之中。这反而更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
正德帝放下手中的书:"说说你的想法。"
"臣以为,"沈明轩整理思绪,"当务之急是要切断盐商与倭寇的联系。可以借这个机会,对盐商集团进行整顿。那些与倭寇有牵连的,可以重点打击......"
"不,"正德帝突然打断他,"不能打击。"
沈明轩一愣,但很快明白了皇帝的用意。他恭敬地说:"陛下是想利用这层关系?"
"没错,"正德帝露出赞许的笑容,"这些盐商可以成为我们的眼线。通过他们,不仅能掌握倭寇的动向,还能在关键时刻实施调虎离山之计。"
这确实是个妙计。沈明轩突然想到了更多可能:"如此说来,改革方案也要相应调整。我们可以......"
"我们可以分三步走,"沈明轩在御书房的地图前分析道,"第一步,暗中联络可靠的盐商,让他们继续与倭寇接触,但要定期汇报情况。第二步,等掌握了足够的情报后,再以整顿盐政为名,对其他涉案盐商进行清查。第三步,在打击倭寇的同时,推行新的盐政改革。"
正德帝听得连连点头。昏黄的烛光下,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样既能借盐商打探消息,又能借机推行改革,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他话锋一转,"那些盐商未必肯配合。毕竟与倭寇勾结是重罪,他们怎会轻易相信朝廷的承诺?"
沈明轩早有考虑:"这就要用到白衣堂的力量了。张若兰已经在各地医馆中安插了眼线,可以借此与盐商暗中联络。让他们知道,只要配合朝廷,不仅既往不咎,还能在新政中获得特许经营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