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酒足饭饱,战斗力让老板又惊又喜,结账时一千多,直接把六十块零头抹去,凑了个整数。
众人打着嗝离开,萧一刀提议时间还早,不如到他房车里坐一坐,喝点茶醒醒酒。
四人打了个车,往不远的公园停车场驶去。
公园里有免费的停车位,萧一刀把车停在这里,水电补充的问题找环卫工人,塞点小钱就解决问题了。
小主,
这是一辆2007年生产的长城风骏柴油自行式C型房车,首任车主只跑了不到一万公里,因无时间玩,车子又占地方,就便宜处理了。
房车起源可以追溯到一战之后,时光倒流200年,激情奔放的吉普赛人,萌生了“带着房子上路”的奇妙想法。
他们以倔强的姿势拒绝所有文明的同化,以旁观者的姿势见证着人世的沧海桑田,在不停的流浪里,寻找自由的栖息。
“Caravan/大篷车”便成为居无定所、到处流浪的异族人的居所。
随后,高卢国出现带篷马车,清朝的马车就是房车雏形。
七十年代有一部婆罗多电影《大蓬车》在国里上映。
电影里的吉普赛人浪漫自由的流浪生活和热烈动人的舞曲,应该会给很多人的内心都种下向往的种子。
驾着马车赶路,没有迎面而来的汽车。没有导航设备,他们靠着地图寻找下一个目的地。
他们远离城市,一路寻找自己的天堂。他们奇装异服,不在意外人的眼光。他们居无定所,马拉大篷车便是家。
随之在汽车爱好者和探险爱好者的手下,开始把木结构简易房屋架在汽车T型底盘上。
车上有床铺、储藏间、炊具及其他生活必备品,房车开始有了现代的模样。
1998年12月,贺岁档电影《不见不散》延续了冯小刚作品的大卖。
影片中葛优扮演的刘元在山姆国谋生,住在一辆“白铁皮拖挂式房车”上,悠闲而惬意。
这一幕让内地观众首次关注到了房车这一生活方式。
在我国,玩房车的人少得可怜,2012年时,保有量才不到6000辆,截止到目前也不过四十万辆左右。
房车市场最成熟的北美的山姆国,房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台,这与其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房车文化的培育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