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卖盐的小贩躲在自家后院,瑟瑟发抖。打手们砸烂了他的摊位,威胁他如果再敢支持新政,就让他倾家荡产。小贩的妻子抱着孩子,哭得泣不成声。小贩咬紧牙关,心中充满了恐惧,但他想起顾长渊在座谈会上真诚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他握紧拳头,暗下决心,绝不能向恶势力低头。
与此同时,顾长渊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赵盐商和钱铁厂主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一定会采取更恶劣的手段来打压新政。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新政,顾长渊决定亲自到盐场和铁厂附近张贴布告,详细说明新政的内容和对普通百姓的益处。
清晨,盐场附近的公告栏上贴满了崭新的布告,上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新政的各项政策,并列举了新政实施后百姓可以获得的实际利益。盐场工人原本对新政漠不关心,但看到布告后,开始议论纷纷。
“原来新政是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啊!”
“顾大人说的好像是真的,如果真的能像布告上说的那样,那我们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一些原本对顾长渊抱有敌意的工人也开始动摇,他们意识到,顾长渊或许真的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真心为了百姓的福祉。
李监工看着聚集在公告栏前的工人,心中暗自着急。他是赵盐商的人,收了赵盐商不少好处,自然要帮他办事。他走到人群中,大声说道:“别听顾长渊胡说八道!他是想骗你们的钱!新政根本就是个幌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他的话并没有得到工人们的认同。一些工人站出来反驳他:“顾大人为什么要骗我们?新政对我们有好处,我们为什么要反对?”
李监工见无法煽动工人的情绪,灰溜溜地离开了。他回到赵盐商的府上,将盐场的情况汇报给了赵盐商。赵盐商听后,脸色更加阴沉。
夜深了,顾长渊的书房里仍然灯火通明。他正在伏案工作,徐凛风走了进来,递给他一封信。“大人,这是密报。”
顾长渊接过信,拆开一看,脸色骤变。“赵盐商竟然……”他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寒芒,“看来,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了。”
顾长渊的新政在民间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堂之上,孙御史唾星横飞,痛斥新政扰乱市场,祸国殃民,直指顾长渊沽名钓誉,包藏祸心。然而,出乎孙御史意料的是,他的慷慨陈词并没有激起预想的共鸣。民间百姓对顾长渊的印象早已改观,他们亲眼所见新政带来的些微好处,也亲耳听闻那些支持新政的小贩所遭受的欺压。茶馆酒肆之中,不再是一面倒的质疑和谩骂,反倒多了些为顾长渊辩驳的声音。
“孙御史说的那些,我看未必是真的!顾大人为了新政,可是几次三番到咱们这穷乡僻壤来,跟咱们这些升斗小民谈天说地,哪像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正眼都不瞧咱们一眼!”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壮汉拍案而起,语气激动。
“就是!我那兄弟在盐场做工,他说顾大人贴的告示上写的清清楚楚,新政是为了咱们好,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另一个瘦削的男子附和道。
民间的议论纷纷传入孙御史耳中,让他又惊又怒,却也无可奈何。他深知,民心这东西,一旦有了偏向,再想扳回来可就难了。
与此同时,钱铁厂主眼见民心逐渐倒向顾长渊,心急如焚。他与赵盐商密谋后,决定釜底抽薪,将铁价大幅提高,然后将涨价的责任推到新政头上,煽动铁匠们闹事,以此来败坏顾长渊的名声。
铁价上涨的消息一出,果然引起了铁匠们的强烈不满。王铁匠原本是新政的支持者,但面对上涨的铁价,也不禁有些动摇。“这新政到底是怎么回事?说是为了咱们好,怎么铁价反而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