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在一旁看的有些怀疑,揣摩起来。
他不知道为什么赵清廉这种好大喜功的人,会在此刻百般撇清和改稻为桑的关系。
真是让人难以捉摸。
朝堂上。
和珅都不由得为他这位老兄的躲避所抱怨。
“赵清廉,这改稻为桑可是你提出来的,再好的执行没有建议者的提议,如何能得来呢?”
“不不不,我和改稻为桑真没什么关系。
我也就是随口一说。
其实就是大脑忽然想到了,细节方面还有诸多弊端都没有想好。
改稻为桑从始至终得大功臣只有一个,那就是多隆。”
说罢。
赵清廉看向高高在上得乾隆皇帝。
“皇上,多隆在改稻为桑之策内,劳苦功高,得奖励啊!”
乾隆心里纳闷,今天你喊你赵清廉过来旁听得身份,就是准备借着改稻为桑得功劳,给你官复原职,日后要继续为朝廷为朕办差。
怎么脑子像塞了大粪一样,转不过弯?一个劲推脱。
这一推脱,没了理由,没了台阶,怎么给你官复原职?
嘶……一向聪明得赵清廉变得如此愚笨,让乾隆心里有些厌烦,索性随了这个笨蛋赵清廉得话来:“恩,朕也觉得,来人,草拟圣旨夸奖一番多隆这个小小知府。
嗯……再送上朕得一幅字画,作为奖励。”
“好了,退朝吧。”
乾隆大手一挥。
群臣散退。
和珅摇摇头叹息,把赵清廉强拉到一处角落。
急迫得拍手道:
“万岁爷这是想借改稻为桑得功劳,要你官复原职呢!
赵老弟脑袋怎么这么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