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的诸多忠臣心急火燎。
他们为大清为皇帝着想是的对的,但错就错在他们是汉人!!!
乾隆目光微眯,看着台下张衔,耿炳忠,刘墉等人心里不是滋味。
他觉得,这是汉人在帮助汉人。
这些汉臣目的就是让汉八旗驻守南方,从而增加汉人在整个大清的份量!
是啊!
如今军机处除了和珅以外其余人都是汉人!
整个南方若再是汉人兵卒驻守,那么从此以后大清的军政两界,汉人就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了!
乾隆拼命往这方面猜忌。
虽然刘墉他们可能没想,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不管有没有,一律按有,一律按最坏的方向考虑,准没错!
乾隆看向大清的地图,一幅完整的秋叶海棠图,这偌大的疆土可是在他手里缔造的,如今却在慢慢被蚕食。
南方地区是以秦岭至淮河为分界线而定,如今南方的院线驻守八旗都在南京城跟起义军对对消,没了。
现如今培养的新满八旗都是从满人里筛选出来的渣子废物,如今又是大败。
南方已无满人可用。
但乾隆还是膈应汉八旗,想要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他的目光瞟向地图的上半部分,北方地区。
这里还有差不多八万人的满八旗队伍,动了他们北方地区就将动摇……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意思。
不行不行,左右为难的乾隆最后选择了最不考虑的,再等等,看蜀地局势。
群臣哀叹~
即便这样都不愿意让汉八旗重新回去。
果然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岿然不可撼动。
再等等,或许这只是一时的失利,兆慧能够力挽狂澜的。
乾隆说完,也是无奈下朝。
眼睁睁看着汉人一步步壮大,势力在朝堂蔓延,和眼睁睁看着南方地区的起义军一步步崛起,都让他头大。
这份焦虑演变成了头疼。
头疼的乾隆不得已下朝。
群臣即便再想说什么都无济于事。
即便这样的情况,乾隆都没有重启汉八旗,是赵清廉没有意料到的。
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迈出金銮殿的赵清廉心里骂了一句,眼睁睁看着起义军壮大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但乾隆都能够眼睁睁,那他也就无所谓了。
这场赌桌上的筹码无形之间加大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赵清廉害怕起义军的李狗儿会借着这僵持的时间,发展到一种汉八旗都抵挡不了的规模,那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