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熟悉而又陌生的乡村

周小民指向前面的现代建筑群对肖铔樯说:“肖总,那里就是竹市圩了,是竹市乡最繁华的集市“;

肖铔樯说:“这我知道一点,以前也随大人来过这里赶过集,只是那时圩上只有一条宽约2米的道路,两边是摆摊的生意人,拥挤得车子都过不去”;

周小民:”现在不一样了,两台车也能相互通过,小商小贩都到旁边专门的市场里摆摊了“;

快到集市时,旁边的一条有2米多宽的水泥路横跨而来,与车子正在行走的柏油路相接,肖铔樯问周小民:”这是一条什么路?“;

周小民说:”这是通往白山坪煤矿途经几个村庄的乡级公路,大概2公里就可以到达煤矿“;

肖铔樯沿右边的水泥路看去,对右边不远处的那个山坡依然有点印象,那就是姨奶奶家的位置;

如今看过去已是断壁残垣见不到人影,自从姨奶奶去世以后,就再没有了年节的走动,只是大人们有事时才有过来往;

车子已经进入了竹市镇,果然是一条足有5米多宽,1公里多长的柏油路穿过集市,两边全是两层及以上,贴着白色瓷砖的崭新的楼房,下面一层全部是做生意的各种门面,有商店、有作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肖铔樯又问周小民:”竹市镇(以前叫竹市公社)曾经可是一个很穷的地方,现在怎么就高楼林立而且还是规整的呢?况且这里曾经也只有白山坪和利群两个国有煤矿“;

周小民:”肖总很久没有到这边来过了吧,不太了解这些年这里农村的变化,这是夏塘区导子乡境内,这里煤炭丰富,自从开放以后私营煤矿很多,李老板就是开煤矿和做煤炭生意赚到钱的“;

肖铔樯难免在心里生出一些感慨:这里距离自己的老家也才10来公里远,竟然有这么大的区别;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的矿产资源富裕了这方人们,这里的人赶上了赚钱的时代,而自己的老家虽然距离县城较近,但没有资源又能怎样呢?30年河东30年河西……

周小民已经将车子开出了集镇,宽敞的柏油路两边,一片一片的稻田染入眼帘,田地一垅一垅,宽处也不过500来米但呈梯级结构,很长很长……

路边每过五百来米,都设有一个收集垃圾的池子,左右两边的尽头是一座座丘陵山峰,一峰挨着一峰,车子慢慢地上了蜿蜒的坡路……

又大约5、6公里后,稻田变成了遍野的菜地,各种蔬菜绿油油地生长在乡野田间,有小麦在长成、有萝卜破土而出、有大蒜长出了20公分以上的绿叶、有白菜和包菜开始在含苞……

周小民说:”这个地方是市里的蔬菜基地之一,再往前2公里就能到钨矿了“,这时偶尔能遇上一辆运矿的货车;

钨矿只有一栋10间二层的砖瓦房子,下面一层是生产、材料、销售及工人休息时的用房与食堂,上面一层则是钨矿的管理、工会和财务的办公室;

刘矿长是李老板的发小,目前有一些开矿附属品---石膏在销售,李老板让他承包了钨矿,生产自给自足,一边继续找钨矿产品,一边销售石膏附属品;

这个矿是李老板3年前经过乡Z府买进来的,至今未能见到钨产品,说是还没有开到一定的深度;

这时肖铔樯想起梁秋实说过他在导子乡当过乡长、书记,李老板可能就是在他的任期上买的这个钨矿,这么看来李老板与梁秋实还是有一定渊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