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儿,”杨启转头,目光灼灼地注视着郭婉,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你说,我们能不能用这些天文观测的成果,来改进我们的农业历法?”
郭婉星盘转动,齿轮咬合,发出轻微而规律的“咔哒”声,仿佛在为杨启的宏伟计划伴奏。
透过穹顶,阳光倾泻而下,照亮了杨启专注的脸庞。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科技推动农业发展的时代。
然而,当杨启满怀信心地将他的想法呈现在朝堂之上时,却遭遇了巨大的阻力。
一些保守的学者和官员,对他的新发现抱有怀疑的态度。
他们紧锁眉头,“杨大人,”一位老臣缓缓开口,语气严肃,“我朝历法沿用千年,岂能轻易更改?你这天文观测之法,虽新奇,但恐难与我朝传统相容啊!”
另一位官员也附和道:“是啊,杨大人,这天象变幻莫测,岂能以区区仪器便能窥探其奥秘?我恐此举会扰乱天纲,引来灾祸啊!”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在朝堂上蔓延开来。
杨启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如同潮水般向他涌来。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着平静,心中却满是无奈。
他明白,要改变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诸位大人,”杨启沉声说道,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我知道,改变并非易事。但……”他顿了顿,看向身旁始终支持他的郭婉,她的“但如果不尝试,又怎知不可行呢?”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图纸,缓缓展开,“这是……”
“这是我根据天文观测数据,重新制定的农业历法。”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符号,勾勒出一个全新的历法体系。
他指着图纸,详细地解释着他的方案,如何根据天象变化,更精确地预测季节更替,指导农业生产。
他讲述着更精细的节气划分,更准确的播种时机,以及如何根据星象预测气候变化,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的构想,试图用他的热情和知识,去说服这些固执的官员。
然而,回应他的,依然是质疑和反对。
“这……这太过复杂了!”一位官员摇头道,“我等从未见过如此繁琐的历法,如何能推广到民间?” 另一位官员则质疑道:“杨大人,你这历法虽精细,但缺乏实践验证,如何能保证其准确性?”
杨启感觉胸口像是压了一块巨石,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
他揉了揉眉心,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