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镇见状,也赶忙说道:“属下在汴梁城外还有不少田地和人手,招募工匠和劳力的事,属下可以负责!”
穆念慈冷静地看着杨镇和丁小全,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事情必须在时限内完成,且绝不可对百姓进行盘剥。
不仅如此,还要大力发动百姓参与其中,以工代赈。杨家会出大量财力物力,重修房屋、重建城墙,以及完善城内的运河供水系统。
这些都是当年重建长安时的做法,如今汴梁,也要用这套办法。”
她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光:“但我要提醒你们,若是让我知道有人欺压百姓、盘剥克扣、层层剥削,我定不会姑息。”
说完,穆念慈又将“以工代赈”的核心思路向二人讲述了一番:通过组织百姓参与劳动,完成城内各项建设工程,劳工不仅能够获得粮食和基本报酬,还能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这种方式既能缓解民生压力,又能稳固百姓对朝廷的信心。
杨镇和丁小全听得连连点头,虽心中隐隐有些发怵,但更多的还是激动。
两人毕恭毕敬地说道:“属下一定尽心尽力,不敢有半点懈怠!定不负王妃所托!”
两人退出大厅后,彼此对视一眼,心中都默默打定主意:既然杨王妃如此看重这事,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办好。
待两人离开后,杨康终于放下茶杯,略显疑虑地看向穆念慈,问道:“念慈,这两人真的可用吗?我瞧着他们一个比一个精明,眼里只有利益,未必是能真心为汴梁百姓做事的人。”
穆念慈柔声一笑,目光却格外深邃,她看向杨康,答道:“汴梁重建事关大宋未来,汉人的未来,不容有任何差池。的确,这些人是贪婪之辈。但十官九贪,从来如此,真正做事,还得靠这些贪官。”
杨康微微皱眉:“贪官能做事?”
穆念慈点点头,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对世事的洞察:“正是因为他们贪,每做一件事,必要得到好处,也必然会得到好处,他们才会尽心尽力地把事情当成自己的事去办。只要他们贪掉的那部分,在可承受的损耗之内,那便无妨。若是他们的贪心超出了界限……到时候再找理由清算他们便是。”
她又接着说道:“至于那些清官,固然让人敬佩。但清官没有利益的驱使手段,就很难调动属下的人,甚至很难发动全城百姓听他们的调令。想要成事,却反而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