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书垂眸看着那张纸,有些感慨的道:“六国合纵没能让六国变强,但凡有一战之失,所有人都思虑保命……”
楚国统帅就是最好的例子,被打后马上就逃了,他甚至不是逃回营帐,而是逃回楚国。
魏国敖仓被毁,魏王还能坐得住吗?
信陵君定然也坐不住了,搞不好还要被问责,怎么可能还顾得上联军?
秦淮书已经能想象接下来是个什么场面了。
事情的走向也没有出乎他的预料,联军自行溃散,六国纷纷开始相互指责,都试图把锅甩到别人头上。
张仪决定趁热打铁,于是跑到了魏国。
听说张仪来了魏襄王吓得一激灵。
可他不敢得罪张仪,还怕惹火了他秦兵就要大举攻魏了,只能开门相迎。
张仪表示我是来修秦魏之好的。
魏襄王怀疑他有别的目的,张仪也没有藏着掖着,让他退出合纵。
毕竟合纵非但没能给魏国带来好处,反而带来了灾难。
可魏国百姓正是激愤的时候,不好修好,毕竟秦国烧了粮仓,烧毁了那么多粮食,让他们怎么能不愤怒?
好在张仪愿意给他提供粮食,魏王没了顾虑,直接应下了张仪的请求。
谁若是再敢提合纵之事,杀无赦。
立下盟约张仪便要告辞离开魏国,魏王却利诱他也做个魏国丞相。
苏秦都做了六国丞相,张仪兼任两国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毕竟当年张仪出山后先来的可是魏国,只是魏惠王有眼无珠罢了。
张仪虽然答应了,却很是感慨,好好一个魏国却出了这样一对父子……
若是和平年代还好些,魏王父子大可做个守成之君,可偏偏是战国,还都有颗成就一番功业的心。
楚易安倒是没感慨魏王父子,而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感慨道:“虽说百家争鸣的景象让人向往,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实不是没有道理的。”
“有学识,有从政能力的人纷纷奔走各国宣扬自己的主张,真的为天下带来了好多战争。”
“不过社会本来就处于分化组合的大变动时期,旧思想观念受到冲突,新思想产生,催生出那样一个盛大的文学时代是必然。”
“罢黜百家也是必然。”
秦淮书眼睛弯了弯,笑道:“是啊,所以没必要惋惜。”
秦胜也道:“好的东西融合一下便能催生出更好的东西,若都极端的只注重自家东西的好而忽略其短处,任何学派都走不长远,儒家也不例外。”
PS:大年初一,再悄悄过个生日,浅浅请个假,嘤嘤嘤,昨天晚上看到有宝儿说今天满18岁了,生日快乐,好巧啊,我们同一天生日,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