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天,阳光明媚的早晨,张峰带着三个孩子打算在院子里砌一个猪栏,屋顶不密封,用来养猪。
昨晚他们把小猪围起来暂时和鸡鸭一起放在杂物间。
今天张峰决定采用古老的方法砌猪栏,将泥土、稻草和水混合,制成土胚,再将这些土胚堆砌成墙。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一堵墙,而是小猪的家。”张峰站在院子中央,手里拿着一把铁锹和一捆稻草,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老四张国正兴奋地围着爸爸转,而大女儿张晓溪和三女儿张晓华则好奇地打量着那些看似简单却充满奥秘的材料。
这些材料是今天天还没亮,张峰到河边准备的。
他挑选了河边粘性最好的黏土,再与稻草杆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直到泥团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
张峰将切碎的稻草细细地拌入泥团,慢慢搅拌。
然后,张峰又找来几块旧木板,用钉子钉了四个角,钉成一个长方体。这样做成的模具如同一个抽屉一般。
“我们要用这些泥土和稻草,制作出坚固耐用的土胚,再砌成一座房子,为小猪们打造一个温馨的家。”张峰一边解释,一边示范如何将泥土、稻草和水按比例混合,制成一个个长方体的土胚。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老四张国正想知道土胚墙是否会比砖墙更坚固;三女儿张晓华则担心雨水会冲垮土胚墙;大女儿张晓溪则好奇地想知道土胚墙会不会长出小草来。
张峰一一耐心解答,在他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搬运泥土,有的负责挑选稻草,还有的负责搅拌泥土和稻草。
张峰则在一旁指导,确保每一步都符合传统工艺的要求。“记住,稻草要选干燥的,泥土要选细腻的,这样制作出来的土胚才会更加坚固。”
张峰一边示范,一边叮嘱孩子们。
孩子们学得很快,很快就掌握了制作土胚的技巧。
他们一边制作土胚,一边聊天,偶尔还会因为谁制作的土胚更方正、更结实而展开小小的竞赛。
整个院子充满了欢声笑语,张峰把小儿子放在自己制作的竹编婴儿车上。车子放在一旁的树荫下,小婴儿看到爸爸哥哥姐姐们干活,兴奋得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