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被流放人员来说,忽然听说流放地不能去了,第一反应并不是高兴,而是心慌茫然惶恐。
身无分文,无处可去,京中又不能回。
从此成为逃犯,东躲西藏。
相比之下,流放地的生活虽然艰苦,至少安稳,不用提心吊胆。
有些人不死心的问宋明:“差爷,我们是遇到山匪才造成这么多伤亡的,朝廷不能通融吗?”
“不如我们先前往流放地,到了那儿再看情况?”
宋明:“到了那儿就等着杀头,还看情况。”
就算不杀头,流放者至少加倍劳役,没人受得了,熬不过几个月人就没了。
当然,宋明没这么好心,为流放者考虑,而是作为押送的官差,他们不但身上的差事没了,同样得充作苦役。
这谁愿意啊?
还不如隐姓埋名,换个身份过日子。
宋明道:“利害关系我已经跟你们讲清楚了,你们愿意前往流放地的就尽管去,别带上我,反正我是不去了。”
其他官差也表示不去。
有人问他:“那,那我们不去流放地,去哪儿啊?总不能到山上去当土匪。”
上山当土匪?
宋明觉得这个主意挺好:“这想法不错,兄弟们,不然我们找个山头待着?”
跟着他的官差纷纷响应,与其各种逃窜,还不如抱团。
相比之下,流放人员更像一团散沙,完全没有方向。
有人弱弱的问:“那个,我们加入跟你们去当土匪?行吗?”
宋明诧异看他一眼:“你这一看就是个文弱书生,当土匪能干什么?”
“还有你这一大家子,除了老幼就是妇孺,成年男丁只有小猫两三只。”
“说得好听是来入伙当土匪,说得不好听,就是来吃白食的,我们兄弟们还得养你们一家子。”
那人颇不好意思道:“也,也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