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当年密辛,何堪义士

惊城剑雪 孤鸿雪 2145 字 5天前

此言一出,狄文英也是神色一滞,继而朗声抚掌笑了起来:“如此咱们算是相见恨晚啦!我虽久在长安,但是也早就听闻你的高才,早就结交之意。奈何彼时你在幽州我在长安,双方刀兵隐见,未能成事。如今你我同殿为臣,且不论职位尊卑,只说是取舍之道。贤弟久在长陵公帐下做事,我猜一为出人头地,二在为祖父、父兄不平。如今陛下隆恩降旨,贤弟已贵为待御史,何不就此心附朝廷。日后立下巨功,陛下岂有不恩及祖上、正名洗屈之理?至于厉南宫走脱之事,自然也与贤弟无关。”

“就如司神雨那般?”

“正如司宗政那般。”

客行南沉吟片刻后,笑了笑又说:“代御史当以明法知律之高第为先。大人领职此位足足十二载,如今虽已升中丞高位,想必大人对律法定然还是了如指掌的。敢问狄大人……”客行南认真地看着他,似乎带着一丝戏谑地笑意问:“青幽无雨、蛟龙涸毙,这八个字,算妄言妖邪否?”

狄文英双眸一挑,面色中那一抹惊诧和惧色藏都藏不住,过了片刻,他叹道:“时移世易,先帝也早已驾崩,妄言与否,非你我所能裁定。”

话到此处,狄文英迟疑了片刻,又似乎小孩子有什么秘密似的,左右看了看见私下无人后,凑近了些低声笑道:“不过说来也巧,我年轻时候也喜好这些奇闻故事,所以虽是故旧秘辛,倒还真有所耳闻。据说那是立国初年太宗陛下时候的奇闻了,在当年闹得沸沸扬扬,可谓朝野震荡。据说当时中原巨旱两年,青幽二州更是几乎滴雨未落,赤地千里,流民遍野,连碧怒江也干涸见底。当时那奇物就横尸在碧怒江的河床之中,据说,牠长愈十丈,头部左右各生一角,角长丈余。脊骨宽尺余,两侧之肋骨也有数尺之长,通体三十二节,每节都有数尺长,连尾部也是巨如门扇,可谓参天巨体。可是因为发现太晚,当时那奇物肌腐肉烂,只余一幅森白骸骨,故而不能辨其真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客行南续上茶水,追问道:“以狄大人之博闻广识,以为那是何物?”

“何物?”狄文英也笑了起来,“呵呵,若今日绣川侯在此地,听到这古旧的骇人秘闻,恐怕定然是欣喜若狂地希望那是真的。毕竟,猎奇喜怪之好,人皆有之,我年少时也一般。不过,假的终归是假的,就如市井戏法幻术一样,拆穿了便不值几两银子。当时因为大灾之年又出这等奇闻,风传又疾又广,不到半月便已闹得朝野沸腾。为了弥平谣言,朝廷立刻就派了经验深湛的仵工和瀛洲渔民一同仔细勘验。最后得到的结论是,那所谓蛟龙之骨,不过是海之大鱼而已。有居心叵测、妄图趁灾年祸国乱政之人,将大鱼之骨秘密辗转运至青州,然后趁巨旱之年,在碧怒江的河床之中将鱼骨前后颠倒排序,作蛟龙伏毙之状,以此蛊惑没有见识的山民。加上当时有不少好事者为显其能,越加添枝接叶,将一幅骸骨死物传的是神乎其技,蛟龙涸毙才之说才由此而生。兴恩也是文武双全之人,我听说你也曾效仿宋师游历天下,若世间真有蛟龙,阁下在那盛传龙蛟之说的断南蛮海、黑水之森可曾见到过一鳞半爪?”

“既是愚民误传,又过六百年之久,何来妄言夷族之罪?”客行南摊开双手反问,见狄文英一时无语,接着他冷冷一笑:“这些密辛大人既是听过的,又何必赋诗而断章也?也罢,大人家大族盛,有所顾忌也属情理之中,不若我替大人说了罢。太祖驾崩之后,皇贵妃南宫婉欲僭越九五,便联合众王密谋造反,当时还是定王的太宗陛下领军回京,一翻深宫血战,最后火烧帝陵,才解了本朝倾覆之危。不过据传南宫婉在临死之前曾仰天哭嚎,说二圣负她,她欲诅咒大周巨旱连年,至草木枯成岩,至妇孺血泪干,至蛟龙也涸毙。她还说,大周必六百年而亡。那年刚好临近大周六百年大典,家祖被仇人告发散步‘蛟龙涸毙’的妄言,因此触怒龙颜而获罪!这些年来,没有一个人敢提只言片语,即便坊间醉汉敢私传陛下与唐依依的绯红秘闻,却不敢把南宫婉或是蛟龙涸毙等字提一句。下官祖上虽有官职,但是比不得大人是长安世家望族,一门三相五大夫,便是在长安所有士族大家之中也可称为翘楚高门。想必这些密辛,大人知道的是比我多多啦,班门弄斧之处,还望见谅。”

说着他话锋一转,又道:“只是,我已知大人今夜之召见是为何故,但请赎下官不敬之罪。自下官踏入瑞天宫门起,下官便早有觉悟,我有三必死,绝无一条生路可走。”

“哦?何出此言?”狄文英喝了一口茶,淡笑着问。

客行南不急不缓的答道:“若长陵公失势被削或是他日起事兵败,陛下定斩我祭旗,以泄心头之恨,此一必死。若武疆王欲挑起陛下与长陵公相斗,必然派人刺杀我或是怂恿暗藏在幽州军中之内应攻伐杀神军城池,我做人质,岂有命呼?此二必死。若是陛下隆恩降旨,赐我厚禄高官,再散播出去,即便日后放我回幽州,主公纵然信任如初,但是同僚猜疑、旧谊不复,下官恐怕也图有一死证清白,此为离间主臣、借刀杀人之计,也是第三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