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举荐太医院

不一会儿,一阵脚步声传来。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位身着华丽官服的老者在几名太医的簇拥下走进考场。老者目光如炬,扫视一圈后,开口说道:“诸位,今日便是太医院的举荐考核。此次考核关乎太医院的未来,也关乎你们的前程,望诸位认真对待。”

说罢,他一挥手,身旁的太医们开始分发试卷。胡秋水接过试卷,目光迅速扫过题目,心中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气。这些题目虽有难度,但皆在他的复习范围之内。

第一题是关于《伤寒杂病论》中六经辨证的理解与应用。胡秋水略作思考,便提笔写道:“伤寒六经辨证,乃仲景先师之精华所在。太阳病,主表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他不仅详细阐述了六经各自的症状特点、病因病机,还结合临床实际,列举了数种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接着是关于药材炮制的题目,要求写出几种常见药材的炮制方法及其作用。胡秋水对此早已烂熟于心,他写道:“地黄,鲜用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经蒸制成熟地黄后,则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其炮制之法,需将鲜地黄洗净,润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质地柔软……”

在回答关于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题目时,胡秋水更是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详细分析了病症的症状表现、发病机理,然后给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方剂的组成、药物的剂量以及加减变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考场上安静极了,只有考生们奋笔疾书的沙沙声。胡秋水全神贯注,沉浸在答题之中,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不知过了多久,老者的声音再次响起:“时间到,停笔!”胡秋水放下笔,心中虽略有遗憾,但也深知自己已尽力而为。

试卷收齐后,老者宣布:“接下来是临床实操考核,请诸位随我来。”众人起身,跟随老者来到太医院的诊疗室。

诊疗室内,已有数位患者等候。他们有的面色苍白,有的咳嗽不止,有的捂着肚子痛苦呻吟。胡秋水被分配到一位咳嗽患者面前。

他先是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只见患者面色微黄,舌苔白腻。接着,他询问患者的病情:“您这咳嗽多久了?有没有咳痰?痰是什么颜色?平时饮食和睡眠情况如何?”患者一一作答,胡秋水边听边点头,心中已有了初步判断。

随后,胡秋水为患者把脉。他的手指轻轻搭在患者的脉搏上,仔细感受着脉象的变化。只见他眉头微皱,片刻后,脸上露出了然之色。

经过一番诊断,胡秋水断定患者是因痰湿蕴肺所致的咳嗽。他对患者说道:“您这是体内痰湿较重,阻滞肺气,导致咳嗽。我给您开几副药,调理一下。”

说罢,他来到一旁的书桌前,提笔开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此为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再加上苍术、厚朴,增强燥湿健脾之力;杏仁、苏子,降气止咳平喘……”他一边写,一边向身旁的太医解释着药方的配伍原理。

开完药方,胡秋水又叮嘱患者:“您回去后,要注意饮食清淡,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按时服药,服药期间若有任何不适,及时来复诊。”患者连连点头,对胡秋水的诊断和嘱咐十分满意。

下一位患者是一位腹痛患者。胡秋水重复着望、闻、问、切的步骤,发现患者腹痛拒按,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象滑数。他判断患者是肠道积热所致的腹痛。于是,他开出了大承气汤,以峻下热结。

在为每一位患者诊断治疗的过程中,胡秋水都表现得沉稳自信,手法娴熟,诊断准确,用药合理。一旁的太医们不时点头,对他的表现暗自赞许。

临床实操考核结束后,已是午后时分。众人稍作休息,便迎来了最后一项考核——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