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年间的官场是一个很奇特的时间段。
门生故吏,师生关系,地域同乡等各种关系是维系个人前途的关键因素,至于皇帝?
皇帝高坐庙堂之上,根本影响不到或者不屑于关注这些地方大员。
由此,皇帝的权威被极大的削弱了,有句俗话叫现官不如现管,此时的大同,敬畏皇帝的固然有很多,但大数官员只认当地最高首长。
只是,当王点和秦士文的脑袋挂在宣城城墙之上的时候。
宣城的大小官员惊愕的发现,这一次皇帝是来真的了。
造反?
已经失败了,蠢货王点和秦士文也不知道是不是脑袋进水了,竟然敢私自动兵袭击皇帝?
妈的,这两个蠢货以为他们是谁啊?
改天换地是这么容易的吗?
据城而守,只要是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守不住。
一时间,宣城大小官员纷纷逃亡,百姓愕然不已。
“按龙城的方法去办吧!”
朱由校朝旁边的郭景文道:“龙城怎么搞,宣城就怎么搞!发动百姓,查抄家财。与百姓五五之分!”
“宣城的新任官员,不必从北京调拔了!”
朱由校又转向秦良玉:“辽东大战,土木堡大战的有功之士,择优录取为宣城官员。”
郭景文听罢,只觉得遍体生寒:按照惯例,任何一个官员的任免理论上都需要朝廷的同意,而且官员上任的前决条件就是参与过科举考试。
可现在―――
皇帝竟然直接任免官员,而且直接从军队中挑选人员。
这,这可是断了文臣集团插手人事任免的渠道啊!
“陛下!我朝自太祖高皇帝立国以来,便定下诸多规制。内阁之设历经数百年,为的便是集思广益,平衡各方。”
郭景文知道此例一开,必会引出大乱,鼓起勇气道:“天下政务繁杂,非一人之力可尽。今天陛下若是绕过内阁直接任命宣城所属,独断官员任命,所选之人恐难服众。且朝堂的权力平衡一旦打破,各方猜忌纷起,行政效率大减,于国不利,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郭景文平时遇事,能不说话尽量就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