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定风波斩气宣威(4)

乾心论道 客笑而还 1182 字 13天前

将此斩灭,浩然之气自灭。

而且不仅仅浩然之气灭,其志向亦灭。

若不能再见真志,重新立志,被如此斩灭了浩然之气的修士,便再不可能重回感应。

当然,此法也并非对所有儒家修士都有用。

儒家培养自身浩然之气,然后使之与真气混化合一,从而达到壮大浩然之气,同时也使本无特殊功用的真气获得浩然之气诸般威能的目的。

真正境界高妙的儒家大修士,其浩然之气与本身真气就是毫无区别的。

当此时,大修士诸般气息,便都将受庇于浩然之气,表现在外就是精神极强,不易困倦,且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是易学易精。

修炼法术,境界不高的大修士可能三年五载,才能精通。

但在浩然之气与本身真气毫无区别的儒家大修士那里,往往就是半天、一天的事情。

此外,这样的大修士施展法术,法术中便也会蕴有浩然意境,威力无穷。

陈仲“斩气”,对上此一境界的儒家大修士,便相当于是与之气息正面交锋,不会再像对付寻常修士那样,犀利无匹。

他也只能得见浩然,而无法再见抟结浩然的诸般气息。

要到这样境界,很难,能做到的儒家修士更是屈指可数。

蓬莱道洲,目前为止,陈仲所见,只有一位襄公矩。

余下这般多人,唯有现今的徐干,距离那境界最近,他却还不通修行。

而无论桓志还是孙秀,显然都离着那般高妙的境界极远。

他们勉勉强强凭借一股志气,培养出了浩然之气,但浩然之气与他们本身真气只是强行贴合在一处,两者间的区别,在陈仲望气术之下就如泾渭之水一般分明。

故而,陈仲“斩气”,只是将他们的浩然之气与本身真气分开,然后循着弱小不堪的浩然之气,分剖出与之相关的诸般气息,一一斩灭。

陈仲固然因为蓬莱百姓人心思定之故,暂时饶过桓志一命,但却不可能毫无惩戒。

襄公矩临死前,对桓志都还是劝告为主,要他亲贤臣远小人。

但很显然,桓志不是个愿意听从谏言的人。

既如此,陈仲便用另一种方式,加以劝告!

昌山脚下。

众人回望,见无有追兵,也自松了口气。

陈仲心知,此刻那些人也该知道桓志状况了,想必不会再有心思追上来。

暂时立定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