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衍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能够教养出苏元明这样的孩子,苏母德行必定不差。
而且儒家一脉,礼儒、艺儒的入道法门都讲究中正平和,只有当世流行的五行儒与治儒较为偏激。
种拂身为种景伯之子,身负儒家正统传承,教导苏母入道没有问题。
孔衍做为深研儒礼的大修士,也一样可以做到!
只不过此前陈仲自问,他与孔衍交情寻常,不好直接上门推荐,方才舍近求远。
但以如今两人关系,这反倒是小事情了。
这两件事言罢,陈仲起身,来至北窗下的几案前。
有纸、有竹。
陈仲选出三片已然经过杀青的牍片。
孔衍不知道陈仲要做什么,立在边上旁观。
便见陈仲左手以“请还印”持牍,右手伸出食指做笔,于篾黄一面迅速书写着什么。
不。
不是写。
而是刻!
缕缕竹屑,不断自牍片底部飘落,而篾黄一面,反无刻痕!
孔衍顿时知道这是在做什么了。
书符!
而且是以性灵合天地,符箓在完成之前不落于表面,无论此刻陈仲书符用的是纸、是竹、是皮又或者是什么东西,表面上都是不会有任何痕迹显露的。
看起来,就像是指头随意比划。
但实际上。
不断自牍片尾部落下的竹屑,见证了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
这等书符手法,非是深刻专研某一符箓的大修士,根本无法施展。
以性灵合天地,而后书符,如果所书符箓稍有错谬,天地岂会认可?
届时不但符箓无法完成,书写之人也会遭受反噬。
孔衍不知道陈仲到底是何时成就了这般手段的。
就如他不知道陈仲是如何在炼器一道上,超迈当世的。
按照道理来说,陈仲才刚刚突破感应不久,而且突破后根本没多少时间钻研这些技艺,但他就是能够做到。
这,或许就是陈仲得以凡俗之身,闯下偌大名头的原因?
就在孔衍思绪飘飞之际,陈仲已是连书三道符箓。
其中第一道最是顺畅,后面两道偶尔会略显迟疑。
三道符箓书罢,牍片上,篾黄一面仍旧毫无痕迹,而篾青一面却是纹路皎然如有光泽。
陈仲将三枚竹符,一并交与孔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