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汉的天真变了

随着一个个逆臣被拖走,朝堂上弥漫着血腥与恐惧的气息。

众公卿无不面带惶惶然之色,宣室殿内一片死寂。

刘据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朕并非喜好杀戮之人,但对于谋反叛逆之徒,绝不容情。”

“今日之事,是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也是为了我大汉的江山社稷。朕将重新整顿朝纲,望诸位爱卿以此为戒,若再有二心,这便是下场!”

刘据见朝堂上的齐王党羽已经被肃清,转而道:”为确保我大汉江山永固,朕决定,即日起废除封国制,列位诸侯王即刻迁出封地,此后便长居宗人府,当个太平王爷吧。”

他语刚落,殿内顿时如炸开了锅一般。

一位曾深受封邑之利的老侯爷,颤抖地说道:“这封国制度乃祖宗之法,传承已久,怎能说废就废?我等家族世代受封,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如今这……这可如何是好?”

张汤上前,冷笑道:“楚王刘延寿,你仗着身为宗室,尽享荣华富贵,却不思报国恩,反而横祸乡里,欺压百姓。”

“还在封地内私自扩充军备,囤积粮草,召集江湖亡命之徒,训练死士,这些行径,桩桩件件皆有据可查,你还敢抵赖?”

“贬为庶民,永禁宗人府!”

刘据摆了摆手,继而沉声道:“废除封国之事,朕意已决,就这么办吧。”

众公卿慑于刚刚的血雨腥风,此时都在祈求不要牵连自身,哪里还敢反对?况且这也算刘据家事,顺其自然吧。

刘据转而又对田千秋道:“田相,开始公布新政吧。”

“新政?”

听到刘据开口,众公卿顿时又困惑不已,汉武帝时期可是开创了不少革新之举。

其实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如何巩固统治,增加国库收入,然后集中全国之力抗击匈奴。

早些年因为文景二帝休养生息,国家尚且有些积蓄,再加上前线不断传来捷报,方才有之前的盛世。

但随着汉武帝近些年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其实民众的已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是碍于汉武帝的高压统治,并没有暴露出来而已。

无论是大汉黔首,抑或是王公贵族,相较于之前,都不好过。

如今刘据提起新的改革措施,倒是勾起众人的好奇心来。

众公卿纷纷看向田千秋。

田千秋正了正衣冠,向前一步,高声道:“陛下圣明,决意消除盐铁官营之弊。”

石庆上前激动的说道:“陛下,取消盐铁官营,此举或许能使民间商业得以发展,但先帝在位时,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即将入不敷出,望陛下三思啊。”

他话音刚落,便有人上前劝谏。

作为盐铁官营的主持者,桑弘羊劝谏道:“陛下,自我朝推行盐铁官营以来,成效斐然。”

“盐铁之利,悉归国库,方使我朝有充足财赋,得以支撑边疆之征伐、水利之兴修、灾荒之赈济。”

“若此时废止此策,无异于自断臂膀,如何保我大汉之疆土安宁、百姓安居?”

桑弘羊的话,自然有说服力,众公卿无不赞同。

刘据静静的听众人讨论完,然后才缓缓说道:“宣苏武觐见。”

不多时,一袭布衣,面上还带着尘土的苏武阔步走进大殿,他跪地叩首,高声道:“陛下,草民有喜讯禀报!”

刘据微微前倾身子,问道:“苏爱卿,快快说来,是何喜讯?”

苏武面带兴奋的说道:“陛下,经过臣与诸多农户的不懈努力,已于上月种出土豆,今日地瓜已然试种成功!”

小主,

“此二者可亩产十五石,且耐旱耐瘠,极易存活,日后若能广泛种植,必可使我大汉粮食充盈,百姓再无饥馁之虞!”

此语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大臣们交头接耳,脸上满是惊讶与狐疑之色。

苏武,从容不迫地从怀中掏出土豆和地瓜的样本,呈递给一旁的侍从,让其转交给刘据。

众公卿听闻,纷纷围拢过来,仔细端详着这两样新奇的作物。

“此物,当真有如此高产?”

“我大汉子民,真的要不再忍受饥饿之苦了么?”

“若如此,我大汉将再无荒年。”

刘据面带笑容的看着众公卿,虽然朝堂上纷争不断,但他们仍旧怀着让天下安定,子民衣服富足的初心。

他朗声道:“苏爱卿之言,句句属实,朕可以担保。这土豆和红薯之事,也是朕全程把控,绝无差错!”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立刻有臣子立刻哭嚎跪地,顿时有人纷纷效仿。

田千秋面带喜色的高声道:“陛下,苏武此番功劳甚大,有了这土豆和番薯,我大汉既可以人人吃饱穿暖,国库也可日益充盈,当重赏。”

石庆也道:“我大汉若能粮食丰足,何愁民生不兴,江山不稳!”

桑弘羊激动的说道:“陛下,此举,比盐铁官营更有裨益啊,真乃天下万民之福,陛下之福啊!”

同时其他对取消盐铁官营有微词的公卿,也纷纷恭贺刘据,恭贺苏武。

刘据点头道:“本次苏武立下不世之功,实乃大汉之兴,朕之兴,拟旨封苏武为关内侯,食邑万户,擢升为户部尚书,以彰其高节!”

“愿苏卿之风范,激励我朝万千子民,共保我大汉之昌盛繁荣!”

万户侯?

户部尚书,又是什么职位?

众公卿无不讶然出声,自汉以来,能封万户侯这无不是军功拙着者,而苏武仅凭种植土豆、番薯便可受宠之此,可见天子的魄力。

至于新的“户部尚书”职位,天子是要改革官制?

苏武跪伏在地,颤颤巍巍的哽咽道:“陛下,臣何德何能?蒙陛下厚恩,必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此生此世,唯愿我大汉再无饿殍矣!”

刘据轻轻的将这位民族英雄、汉人节表扶起,温声道:“子卿,有你在,大汉子民无忧了。”

苏武再次哽咽出声,众公卿也无不动容。

刘据再环视众公卿,继续道:“田千秋,历年来追随朕左右,操持一众事宜,且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代价平定齐王谋反,有勇有智,封富民侯,食邑万户。”

“张汤,爱民如子,身怀赤子之心;忠勇无双,朕之左膀右臂,封昭武侯,食邑千户。统领羽林卫,即刻起归化整改期门军,共同管辖。”

刘据话音刚落,田千秋和张汤无不应声跪倒谢恩,张汤更是涕泗横流,不断叩首,额头已见斑斑血迹。

“陛下……”

张汤哽咽着,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得厉害,难以成言。

往昔种种涌上心头。

在汉武帝时期,他身为酷吏,虽秉持着律法的公正行事,却因手段严苛,被众人侧目,遭世人不齿。

那无数个日夜,他行走在朝堂之上,背后是满朝文武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心中的孤独与苦涩无人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