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知青10

这还是他家老头子在大黑山里边找到的,卖给城里收购站太便宜了,一直在家里面收着呢。

长安闻言先是扭头看了一眼顾锋,然后转头对李大娘轻声问道:“大娘,这个东西在这地方多吗?”

李大娘略微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嗯……大概咱们大队里总共也就那么几根吧。毕竟咱这块儿可不盛产这玩意儿,不过要是再往北边走一走,听说那儿的人种地都是种的人参。”

这都是救命的东西,要不是有老爷子留下的老参,她也不卖老伴找到的。

“我们手头的钱不够,回头我写信问问亲戚吧。”长安给自己要定的这些货付了钱。

回去的路上,顾锋却有些不解,提起两人的东西,看了看路上没人后问道:“为啥不要那野山参呢?我估摸着花个百八十块应该就能拿下来,到时候带回去一转手说不定还能大赚一笔呢!”

刚才看镜子不要,他也没搭话。他见过他爸手里面参,差不多的东西就比李大娘的要价要高很多。

“太显眼了,手里多些吃的喝的没人惦记,拿这么多钱买不是明摆着有钱吗?”长安看过李大娘家的野山参,就是年份不够,百八十的价也是合理,但他们拿出来就不好了。

人生地不熟,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一会把这些东西放下,我们跟大队长请假,明个去公社寄回去吧。也跟刘大娘寻摸些棉花。”长安觉得自己得做一条被子,到时候加上空间里面找出的棉花做个大厚被。

“还是你考虑得周全,李哥早就跟我们几个说这儿的冬天特别冷。他们盖的那些被子就比我那要厚。”顾锋暂时放下了对那根野山参的念想,转而谈论起棉花的事情。

在来到此地之前,他们各自都已经带上了最为厚重的衣物,但万万没有想到,听这的老知青说起这个话题来,在这里依然难以抵御严寒。

“你要是不会做,到时候看能不能给点东西托给队里面的大娘做。”

“行,要是请下假来,咱们坐二牛哥的车走。”顾锋点头表示赞同,就他那手艺,可别再漏棉花。

——

“棉花啊,我给你们找找去。”刘大娘听完俩人的来意后,转身去自己放东西的屋子找去。

而此时,在一旁悠闲地抽着旱烟的大队长缓缓开口说道:“你们俩要请假的事儿,我已经记下来啦,别乱走。”

“大爷,过年我们能回去探亲吗?”长安也不知道知青下乡能不能回家过年。

“得看上面的通知,去年就行。”大队长现在也给不出个准话,一年一变。

等把俩人送走后,看着回来的刘大娘,大队长疑惑的问道:“你存着的那棉花不是要给大丫几个做棉袄吗?”

小主,

“什么时候不能做,今年我娘家从从嫂子那买点过来就是了,这里外里赚两张糖票呢。”他们一年也不怎么发票证,到时候拿着这糖票去公社买些红糖也能补补身子。

“回头你也跟村里人说说,换归换,可别坑人。”大队长想着现在知青们人一多起来,这事也得多。

“知道,谁都不傻,心里面有谱。”刘大娘不耐烦的说道,不过也打算下午上工的时候跟老姐妹们去说说。

村里面的人都见识过当年的红小兵,半大的孩子正是较真的时候,他们也就加点价卖出去,真要是把那些破烂卖给知青们,不说大队里的人怎么看,说不定晚上家里的玻璃就没了。

“顾锋,等会儿你回到知青点后,写信问你爸收这里的东西不,说不定也能给你弄个营生。” 长安看快要走到知青点了,把刚才在李大娘家想到的念头说出来。

顾锋的爸在京市的百货大楼工作,他舅好像是担着采购,说不准这个事真能成。

听到长安这么一说,顾锋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不过,他转念一想,既然这个主意是镜子想出来的,那么霍叔应该也能够通过厂里的关系来运作此事吧。

于是,他连忙问道:“那你爸那边怎么样呢?或许他也可以试试。”

“我爸就一普通工人,还是不掺和了。这事要是能成,赶上中秋前能大干一笔,那个人参的事也可以和你爸提一下。”

霍爸的性格适合老实干活,对这些弯弯绕绕弄不转。

天高地远,运货来往车辆、村里和京市那边的沟通这些东西,霍家人都没经历过。

“说不定做大了,把整个公社的东西都能倒腾过去。”顾锋畅想道。

像俩人今天换来的这些东西都是大队里面的人趁着闲暇的时候去山上找来的,都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