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讨论过后,各种计划被王卫景写在纸上。
长安最后总结道:“得先有一对儿兔子吧?”
张玲玲之前听了长安的建议后,连书都买好了,结果败在了第一步上面,哀叹道:“对啊,咱们去哪里找兔子去?”
“我知道,找六叔准没错,要是有带崽子的兔子就好了。”李道峪在脑子里面把大队的人扒拉一遍后说道。
“那个六叔?”盛清疑惑道,这向阳大队用数字起名的人太多了。
“邱浩偷鸡败露的那家。”杨兰一下知道是哪家了。
李道峪拿着凑上来的钱,没吃饭就去找刘老六“订货”去了。
长安和顾锋倒是没掺和到这里面去。
她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走了,给个建议还行,组团就太费心了。
而顾锋这几天下工后都在研究怎么人工种植木耳,哪怕种出来的是蘑菇也行。再加上往百货大楼那卖山货的事,实在没精力做这些了。
杨兰去把厨房早就做好的饭给端了出来。
“先吃饭吧,我给李大哥那份放灶上面了。这兔子要是养不成,咱们吃肉也不亏。”
后续果然如长安所料,除草剂的效果被大队长看在眼里,给报到了公社。
然而,对于这种新型除草剂究竟是否存在潜在危害这一问题,仅仅依靠那只食用了添加过该除草剂饲料的兔子,显然还无法得出确凿无疑的结论。
于是乎,这件事情就这样自下而上,一层又一层地被呈报上去,最终长安跟着这份药剂来到了农科院。
对其成分、毒性、残留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确定不会影响农作物生长以及生态后,次年春才正式投入使用。
因为这个方子的药性很低,更好地推广使用并降低成本,该除草剂的配方发放至各个地区,允许当地根据自身条件自行进行配置。
长安来到农科院这期间,除了配合测试除草剂外,就是跟着各位老师专心学习各种农业知识。
通过与王茹和顾锋的信件得知,后来几年中,知青们还真将兔子养殖干出了规模,带着乡亲们一起养兔子。
从向阳大队扩大到了公社,外头人都叫他们公社是兔子公社。
十年后,大多数知青没有选择回城,而是继续在当地做着这份事业。
而顾锋依旧没放弃人工种植木耳,长安在农科院学到这方面的知识或者是看到有关菌类的书籍也会给寄过去。
五年后,顾锋终于琢磨出来了木耳的种植方法,从原本五六年的收获时间给缩短到了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