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淑珍抬起头,望着邵明珠,声音颤抖但充满真诚地说道:“侯爷,此恩此德,淑珍无以为报。若不是侯爷您在朝堂之上仗义执言,为淑珍据理力争,恐怕淑珍早已命丧黄泉。”
邵明珠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冯姑娘,你言重了。我不过是做了我应当做的,这世间正义总要有人去维护。”
冯淑珍泣不成声:“侯爷,您的大恩大德,淑珍铭记在心。为了淑珍之事,您定是承受了诸多压力,耗费了无数心力。”
邵明珠微笑着看着她,说道:“冯姑娘,莫要如此。如今你夫婿的冤屈已得昭雪,你也可安心了。”
冯淑珍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这一切都多亏了侯爷,若没有您,淑珍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邵明珠说道:“冯姑娘,往后的日子还长,你要好好生活。三年之后,一切重新开始,莫要再被过往的阴霾所困扰,到了幽州我会打声招呼让人多照顾一下你,定不会让你受罪。”
冯淑珍坚定地说道:“民女多谢侯爷,淑珍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好好活下去。只是侯爷的恩情,淑珍此生难忘。”
邵明珠冲她笑了一下说道:“冯姑娘,不必一直挂怀。只愿你今后顺遂平安。”
冯淑珍再次深深鞠躬:“侯爷,淑珍不知该如何报答您。若有来世,淑珍愿做牛做马,报答您的大恩。”
邵明珠连忙扶起她,说道:“冯姑娘,言重了,言重了。快些回去吧,好好调养身心。”
冯淑珍擦了擦眼泪,说道:“侯爷,淑珍告辞。”
望着冯淑珍离去的背影,邵明珠心中也感到一丝欣慰。他深知,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能为正义发声,能让无辜之人得到救赎,便是他最大的成就。
从此,冯淑珍的事迹如同春风一般,在各地百姓的口中迅速传播开来。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这位勇敢坚毅的女子。
在热闹的集市上,商贩们一边忙碌着手中的生意,一边绘声绘色地向顾客讲述着冯淑珍的故事。“你们可知道那冯淑珍?为了给夫婿申冤,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这是何等的勇气和深情啊!”人们纷纷围拢过来,听得入神,不时发出啧啧赞叹。
在村子里的老槐树下,一群老人摇着蒲扇,眯着眼睛,回忆着这段传奇。“咱活了这么大把年纪,还从未见过如此刚烈的女子。她的故事,真真是让人敬佩不已。”旁边的孩童们也停止了嬉戏,安静地坐在一旁,听着老人们讲述,眼中满是好奇与向往。
在酒肆中,豪爽的客人们喝着美酒,高谈阔论。“冯淑珍,那可是洛阳城的奇女子!她的遭遇令人同情,她的作为令人赞叹。”酒过三巡,有人甚至起身模仿着冯淑珍在公堂上的言辞,引得众人哄堂大笑,却又在笑声中带着对她的深深敬意。
在私塾里,先生将冯淑珍的故事作为教材,教导学生们要秉持正义,勇敢面对困难。“孩子们,你们要以冯淑珍为榜样,不畏强权,坚守心中的正道。”学生们听得热血沸腾,立志要做像她一般有担当的人。
而女驸马的故事,更是被人们添油加醋,传得越发精彩。从冯淑珍的身世背景,到她为夫申冤的艰辛历程,每一个细节都被人们反复咀嚼,赋予了更多的传奇色彩。
冯淑珍的名字成为了智慧与勇气的象征。她的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勇往直前,坚守正义。女驸马的故事,就这般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直流传下去,成为了永恒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