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许昌解围

使者快马加鞭,一路疾驰,终于回到了王弥的营地。他顾不上歇息,立刻前往王弥的营帐,将与邵明珠会面的经过如实汇报。

王弥坐在营帐中的主位上,听完使者的叙述后,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时而凌厉,时而犹豫,显然是在判断邵明珠话语的真实性。他深知,这是一个关乎整个军队生死存亡和未来走向的重大抉择,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

一旁的刘暾和张松同样沉默不语,表情凝重。他们也在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思考着如何为王弥出谋划策。

过了一会儿,王弥打破了沉默,问道:“你且说说,邵明珠营中的情况究竟如何?”

使者深吸一口气,缓了缓因赶路而急促的呼吸,缓缓说道:“大将军,那密云侯英姿飒爽,气宇不凡。他面容俊朗,眼神中透着睿智与坚毅。与小人交谈时,彬彬有礼,尽显君子风范。而且,他极会带兵,其麾下的将士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军备精良,刀枪剑戟皆闪烁着寒光,士兵们个个魁梧健壮,精神饱满。小人见他的样子,不像是在说谎。”

刘暾听完使者的描述,略作思考后说道:“大将军,密云侯的话不无道理。如今兖州、豫州大部分已被我们洗劫一空,青州乃是我们的大本营。此次我们出来,确实收获颇丰。倘若不撤退,我们必将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物力来消化新打下的地盘。然而,如今兖州、豫州旱灾严重,十室九空,我们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粮食来经营这些地方。再者,密云侯所言不虚,洛阳的探子来报,司马越要带大军离开洛阳,前往许昌。名义上是攻打石勒,实则是他承受不住来自朝廷和外部的压力。若我们执意对抗,司马越定不会轻易罢休。我们如今一边要对付苟曦,一边要防备石勒,如果再与司马越为敌,局势将对我们极为不利。不如我们主动撤出兖州,这样一来,司马越欠我们一个人情,他在朝廷那边也能有所交代。毕竟他一到许昌,我们便退了,这可算是他的功劳。”

张松听完,也是频频点头,附和道:“大将军,刘先生所言极是。如今这烂摊子确实不好收拾,兖州一地鸡毛,民不聊生。反正我们这次的目的已经达到,抢夺了足够的财物和人口。不如见好就收,保存实力,以待日后再战。”

王弥听着两人的分析,心中的天平渐渐倾斜。他站起身来,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思考着每一个细节。最终,他长叹一口气,说道:“也罢,就依你们所言。此次我们确实不宜与司马越硬拼,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于是,王弥果断下令:“留下两万的老弱病残来跟邵明珠打个配合。反正本将军如今也缺粮,这两万人白白养着毫无益处,不如直接抛弃。”

命令下达后,营帐内的气氛依旧沉重。虽然做出了决定,但每个人都清楚,这只是在艰难局势下的权宜之计。未来的路依旧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王弥望着营帐外的天空,心中暗暗发誓:“今日的退让,只为来日的崛起。” 而刘暾和张松则开始着手安排撤退的具体事宜,确保在撤退过程中尽量减少损失。

三日后,邵明珠率领着大军如期抵达许昌郊外。神阙卫埋藏在王弥军中的暗线迅速传来消息,称王弥已带着主力大军离开许昌,往陈留方向赶去,如今许昌郊外只剩下两万的老弱病残在围城。

邵明珠行事谨慎,并未立刻轻信这一情报。他当即下令让斥候前去探查一番,以确定情报的真实性。

斥候们领命后,快马加鞭地奔向敌军营地。他们小心地靠近,仔细观察着敌军的阵容和动向。不多时,斥候们便返回邵明珠的大军之中。

“侯爷,情况属实,敌军确实是两万老弱病残。”斥候的声音坚定而急促。

邵明珠得到确切的消息后,眼神中闪过一丝果断。他大声下令:“部队列阵!”

随着他的命令,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整齐有序地排列成战斗阵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