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内外交困,风云骤起

和煦的阳光轻柔地洒在蜿蜒的山间小道上,两旁的野花肆意绽放,五彩斑斓,微风拂过,送来阵阵甜美的花香。苏然身着一袭素色长袍,腰间随意地系着一块温润的玉佩,身姿挺拔而又洒脱,脸上洋溢着久违的轻松与惬意。身旁的慕容雪,一袭淡粉色的罗裙随风飘动,乌黑的长发简单地束起,几缕碎发俏皮地垂落在脸颊两侧,更衬得她肌肤胜雪,双眸明亮动人。二人正悠然自得地漫步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着远离朝堂纷争的宁静与美好。

然而,远在新大陆的海岸边,却是另一番紧张而又压抑的景象。狂风呼啸着席卷而过,掀起层层巨浪,猛烈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慕容逸身披沉重的铠甲,面色凝重地站在沙滩上,目光紧紧地盯着远处那片神秘而又充满敌意的丛林。自他率领舰队发现这片新大陆以来,日子便再无安宁可言。原本以为凭借着帝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够顺利地将这片土地纳入版图,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

当地的土着居民对他们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度的抗拒,他们深知自己的家园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了守护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守护自己的亲人以及传承千年的文化,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奋起反抗。这些土着居民熟悉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角落,凭借着复杂的地形和精湛的狩猎技巧,对慕容逸的军队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出其不意的袭击。那些看似简陋的武器,在他们手中却成为了致命的杀器,每一次攻击都让帝国的将士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慕容逸的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个“川”字,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与无奈。作为一名身经百战、足智多谋的将领,他曾经在无数次的战斗中化险为夷,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然而,面对眼前这棘手的局面,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常规的军事策略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似乎失去了作用,敌人就像幽灵一样,神出鬼没,让他们防不胜防。他尝试过与土着居民进行谈判,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换来的却是对方的冷嘲热讽和更加猛烈的攻击。

“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兄弟们已经伤亡惨重,士气也越来越低落了。”副将忧心忡忡地走到慕容逸身边,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慕容逸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我知道,可我们现在又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这些土着居民对我们的敌意太深了,根本不愿意与我们沟通。”

“要不我们先撤回去,从长计议?”副将试探性地问道。

慕容逸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我们肩负着皇帝的重托,这片新大陆关乎着帝国的未来,我们绝不能轻易放弃。我们必须想办法找到一个突破口,扭转目前的局面。”

然而,尽管慕容逸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但现实的困境却让他感到举步维艰。他整日整夜地思考着应对之策,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可行的办法。将士们的伤亡数字不断攀升,补给线也时常受到土着居民的骚扰,整个军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京城,金碧辉煌的皇宫内,气氛却异常凝重。苏然的父亲苏震天,这位在朝堂上叱咤风云多年的丞相,此刻正跪在皇帝的面前,神情坚决而又无奈。他身着一袭黑色的朝服,头发已经花白,脸上的皱纹记录着他为国家操劳的岁月。

“陛下,臣已经在朝堂上兢兢业业数十载,如今深感力不从心。朝堂之上的纷争与权谋让臣身心俱疲,臣恳请陛下恩准臣辞去丞相之职,让臣能够安享晚年。”苏震天的声音低沉而又诚恳,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内心的疲惫与无奈。

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可怕,眼神中透露出愤怒与不解。“苏丞相,你这是何意?朕待你不薄,委以重任,你却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出辞官。如今国家正面临着诸多挑战,新大陆的局势尚未稳定,你却要临阵脱逃,你让朕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苏震天抬起头,眼中满是无奈与坚定:“陛下,臣对陛下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为国家效力是臣的本分。但臣真的已经心灰意冷,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让臣感到无比厌倦。臣只想在剩下的日子里,过一些平静的生活,还望陛下成全。”

皇帝猛地一拍龙椅,站起身来,怒声喝道:“放肆!苏震天,你以为朝堂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吗?你身为丞相,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岂能如此自私?朕不准你辞官,你回去好好反思反思,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来见朕!”

苏震天无奈地低下了头,他知道皇帝的脾气,此刻再多的解释也是徒劳。他默默地退出了大殿,心中充满了失落与无奈。他回到家中,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望着窗外的天空,思绪万千。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想起了为国家立下的赫赫战功,可如今,一切都变得如此陌生。他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也不知道未来的路该何去何从。

小主,

而此时的苏然和慕容雪,正沉浸在游山玩水的快乐之中,对京城和新大陆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他们来到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小镇,小镇上的人们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苏然和慕容雪在这里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与安宁,他们每日穿梭在小镇的大街小巷,品尝着各种特色美食,与当地的居民聊天说笑,仿佛忘记了世间的一切烦恼。

一天,苏然和慕容雪在小镇的集市上闲逛,突然听到旁边的几个百姓在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