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世子获新生

立渊传 王子余 2586 字 7天前

此时此刻,寿昌宫内鸦雀无声,安静得连眨眼的声音都清晰可闻。一天的时间太过短暂,想要找到极东之花几乎是天方夜谭。在这种情况下,冒着牺牲公主生命的风险去尝试从未试过且成功未知的诊治方法来拯救世子,似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然而,没有人敢于承担这样的风险,稍有不慎,可能会断送两条宝贵的生命。

公主站在宫殿中央,身旁的三个人都皱紧了眉头。突然间,"扑通"一声,公主双膝跪地,坚定地说道:"贞孝愿意亲身犯险,请圣上救救渊世子!"

圣上侧身而立,心中犹豫不决。他不敢轻易答应公主的请求,更不敢轻率地做出决定。他的目光转向了一旁的秦王,期待着他的意见。秦王沉默片刻后,终于缓缓开口。

“此事太过凶险,不能再有生命牺牲!”秦王皱紧眉头,反复思索后依旧摇了摇头表示拒绝。“若渊儿最终未能被救愈,你也白白丢掉了性命,本王实在难以向渤海王解释清楚,更无法向渤海的百姓们有所交代啊。”

小主,

“若王爷有此顾虑,贞孝愿意亲自修书一封送回渤海,以免王爷和吴国陷入两难之境!”公主的话语铿锵有力,态度异常坚决。

渊世子与公主的婚事早已传扬开来,哪怕如今世子身中剧毒不幸离世,渤海和吴国双方都已无法轻易反悔。不仅如此,公主也只能留在吴国独守空闺,做一个守寡的世子妃,再也无法回到渤海,更别提改嫁他人。于公主而言,不去尝试便意味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孤独寂寞,直至终老,这与失去性命并无差异,唯有放手一搏才可能博得一线生机。然而在秦王眼中,世子固然需要救治,但若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尝试,成功自然皆大欢喜,可一旦失败恐怕会引发一系列的政治纷争。毕竟现在天下人都在盯着世子和公主的婚事。

“若公主遭遇任何不幸之事,吴国必定会倾尽全力守护渤海王室的周全,并确保渤海百姓安居乐业!”圣上语气坚定地说道,仿佛要与公主共同消除秦王内心的忧虑。

“皇兄,自从去年冬天臣弟奉命出使渤海以来,在当地逗留了数月之久。期间,北狄和北邺经常派兵前往边境地区进行掠夺、纵火焚烧牧场等恶劣行径;他们甚至胆敢深入渤海腹地烧杀劫掠、破坏城镇,可谓是罪恶滔天,渤海人民长期遭受苦难折磨。而今渊儿命悬一线,贞孝公主甘愿冒着失去生命的风险来换取我们吴国的援助,这般深明大义,恳请皇兄能够应成全。”燕王紧接着插话道,试图一同说服秦王改变主意。

秦王目光凝视着公主,示意她靠近一些。公主领会其意后,立即起身并跪坐在秦王面前。王爷微微弯下身子,轻柔地拍了拍公主的肩膀,眼神充满慈爱地注视着她。

“来人啊!”圣上高声喊道。声音刚落,守候在殿外不远处的胡公公迅速走进了大殿之中。

圣上起身,慢慢地走到胡公公身前。胡公公低着头,圣上在他耳边轻声细语地说着话。不一会儿,胡公公便领命退下了。

此时,燕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李太医还未走远,本王这就前去将其追回。"话音刚落,燕王便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了寿昌宫。

此时,只见秦王熟练地操纵着隐藏在轮椅中的机关,一阵轻微的转动声响起后,一个小巧的盒子从他身下弹了出来。身前的公主眼疾手快,迅速接过盒子。公主正欲打开盒子一探究竟,却被王爷伸出的手轻轻按了下来。

"李太医!李太医......!"燕王一边奔跑,一边大声呼喊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李太医却仍未踏出宫城一步。按照寿昌宫到宫城南门的距离以及李太医平时的脚力来算,此刻他应该早已走出皇城才对,但不知为何,此时的他离南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突然之间,李太医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呼喊声,那声音似乎是在叫自己。他停下脚步,疑惑地转过身来,朝着后方望去。定眼一看,发现燕王正气喘吁吁地向他跑来。

“燕王有何事吩咐?”李太医不敢怠慢,赶忙迎上前去,毕恭毕敬地问道。

燕王来不及多说什么,只是简单地交代了几句话,然后便与李太医一同匆匆忙忙地向着寿昌宫赶去。

而这一切都被躲在角落里的一名宫女看得清清楚楚。只见她神色紧张地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然后也急匆匆地悄悄走出宫城,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一般。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胡公公正端着一盘东西缓缓走来。或许是因为年事已高的缘故,他每走一步都会微微晃动一下身子,显得有些吃力。盘子上盖着一层厚厚的白色纱布,但偶尔还是会有一些纱布散落下来。每当这时,胡公公就会停下脚步,将散落的纱布重新整理好,确保整个盘子看上去没有任何异样。远远望去,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那层纱布下面还藏着一个盒子。同样的角落里的小太监也是观察的很仔细,偷摸着出了宫,去向某人禀报着这一切。

没过多久,李太医和燕王就抵达了寿昌宫。紧接着,胡公公也赶到了。燕王接过胡公公手中的盘子,示意胡公公先退下。胡公公点了点头,然后默默地离开。

“陛下,这还是少了一样!”李太医阅读着身边的情况,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