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兼爱非攻

古今名人记 念楠方 1384 字 5天前

第一节: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迎来了新生命的诞生,他被取名为墨翟。

墨翟自幼生活在乡村,目睹了农民们辛勤劳作却依旧贫困的生活,也见证了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这些景象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种子,促使他日后不断思考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墨翟从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聪慧和好奇心。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疑问,总是追着长辈们问个不停。在农闲时,他喜欢独自一人跑到村外的山丘上,仰望天空,思考着天地万物的奥秘。

尽管家境贫寒,但墨翟的父母还是尽力让他接受了一些基本的教育。他在村里的私塾中学习认字、算数,并且对古代的经典着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墨翟开始帮助父母在田间劳作。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知识的追求。每当夜幕降临,他都会在微弱的油灯下读书学习,常常忘记了时间。

第二节:求学之路

墨翟深知,要想改变这个世界,仅靠自己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踏上求学之路。

他一路风餐露宿,先后拜访了许多名师。他学习儒家的经典,探讨仁义道德的真谛;研究道家的思想,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接触了法家的学说,了解治国理政的方略。

在求学的过程中,墨翟不仅勤奋刻苦,还善于思考和总结。他不盲目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是常常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让他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但也因此引起了一些老师和同学的不满。

有一次,墨翟在与一位儒家学者辩论时,对儒家强调的繁琐礼仪和等级制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些东西并不能真正解决百姓的疾苦,反而会加重社会的负担。这场辩论引起了轩然大波,墨翟也因此被赶出了师门。

但墨翟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坚信自己的思考是有价值的。他继续四处求学,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第三节:创立墨家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思考,墨翟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根源在于人们之间缺乏关爱和互助,各国之间的战争也是因为统治者的贪婪和自私。

于是,墨翟决定创立一个新的学派——墨家。他开始在各地讲学,宣传自己的主张。他的学说强调“兼爱”,即无差别地爱一切人;“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尚贤”,主张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节用”,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墨翟的学说很快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农民、工匠、商人,甚至还有一些落魄的贵族。这些人聚集在墨翟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团体。

墨家弟子们遵循着严格的纪律,他们吃苦耐劳,乐于助人。他们不仅在理论上探讨墨家的学说,还积极投身于实践。他们帮助百姓修建房屋、开垦农田,在战争来临时,还会主动前往前线,阻止战争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