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一条巨大防线的交通枢纽,总是地处平原,道路阡陌四通八达,并且最好还应该是一座巨大的城市,还有便捷的高速公路,以及物流配送体系。但这是势均力敌时才会出现的交通枢纽。
可如果换个思路来看的话,无论是三国时代的剑阁和岐山的陈仓道,亦或是第二次世界的驼峰航线,以及胡志明小道都是运输难度极大,但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运输作用的通道。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这样的一条道路,长河防线的交通枢纽——鹰嘴崖。
这个鹰嘴崖,更像是胡志明小道,只要你不管他,他可不光是运运物资,甚至可以在鹰嘴崖集结兵力,狠狠的在我们主力的后方咬上一口。
现在的我站在鹰嘴崖前,望着这片横亘在眼前的区域,心中满是凝重。这鹰嘴崖,简直就是大自然设下的一道天堑,给我们庐州军的进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高处俯瞰,鹰嘴崖完全被连绵起伏的山脉环绕,四周的山峦一座接着一座,像是无穷无尽的巨蟒蜿蜒盘踞。这些山峰陡峭险峻,平均海拔超过1500米,在阳光的映照下,山巅的积雪闪耀着寒光,仿佛是它们向我们示威的利刃。山谷纵横交错,如同一张巨大而杂乱的蛛网,地势蜿蜒曲折得让人晕头转向,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迷宫。
走进山谷,更能深切感受到它的险峻。山谷宽窄不一,最窄的地方,仅仅能容一辆小型车辆勉强通过,两侧的悬崖峭壁就像两堵高耸入云的巨墙,坡度常常超过70度,几乎是垂直而立。那坚硬的花岗岩崖壁,表面光滑得连个落脚的地方都难找,徒手攀爬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无疑为安长河的防御提供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天然壁垒。
这里的植被茂密得超乎想象,就跟胡志明小道一样,高大的乔木遮天蔽日,层层枝叶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块巨大的绿色幕布,把整个山谷捂得严严实实。粗壮的松树、坚韧的橡树,还有那些相互缠绕的藤蔓植物,共同构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绿色屏障。丛林里,各种各样的灌木和杂草肆意生长,有些地方的杂草都能没过人的头顶。这些植被,对安长河的军队来说,是绝佳的隐蔽场所,可对我们庐州军而言,却极大地限制了视野和行动。每前进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陷入敌人的埋伏。
再看看这山谷里的路,简直糟糕透顶。几乎找不到一条完整的大路,全是些狭窄又崎岖的山间小道。这些小道在山谷间蜿蜒曲折,有些路段仅仅是在岩石和泥土上勉强踩出的痕迹。长期的雨水冲刷和植被覆盖,让路面泥泞湿滑,一脚踩下去,鞋子都能被陷住。车辆在这儿根本跑不起来,速度慢得像蜗牛爬,还动不动就会被树枝、石块挡住去路,甚至陷入泥坑动弹不得。骡马倒是相对适应些,但运输效率低得可怜。在那些陡峭的路段,骡马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可能失足滑落,看着都让人心惊胆战。
这鹰嘴崖,处在长河防线的侧后方,地理位置极其关键,是安长河军队连接各个防御区域的重要节点。通过这里的山谷小道,他们能迅速在不同防区之间调配兵力、运输物资,实现战略上的相互支援。这就好比是他们整个防御体系的“血管”,源源不断地为各个据点输送着“血液”,让他们的防线始终保持着活力。
从军事防御角度来看,这地方对安长河的军队太有利了。我们要是进攻,就必须穿过这些狭窄的山谷通道。而在通道里,他们能凭借悬崖峭壁上的防御工事,对我们进行居高临下的攻击。我们的部队在这狭窄的空间里根本施展不开,进攻难度成倍增加。那些茂密的植被,又成了他们天然的伪装,他们躲在暗处,随时都可能对我们发动突袭,防不胜防。
对安长河来说,虽然这地方运输物资不容易,但他们利用山谷的隐蔽性,通过精心组织规划,依靠骡马和人力,采用夜间运输、分散运输这些手段,居然也能满足军队的基本物资需求。运输队伍藏在这山林里,很难被我们发现,就像胡志明小道利用隐蔽的丛林避开美军的侦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