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内的气氛因这激烈的辩论而愈发紧张,空气仿佛凝固,每一声呼吸都清晰可闻。魏子轩面对那人的连番质问,神色依旧平和,他缓缓抬头,目光深邃,似乎在寻找最合适的言辞来回应。
“大人言之凿凿,军纪之重,确为我朝军队之魂魄。然而,军纪与人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辅相成。试问,若无将士们对国家的深情厚谊,仅凭冰冷的军纪,又怎能激发他血性与忠诚?
贾赦之举,虽未事先请示,但试问在那千钧一发之际,若事事皆需层层上报,待得旨意下达,战机早已贻误。他之所以未与众将商议,乃是因为局势瞬息万变,每一刻的犹豫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他的决定,是基于对战场形势的精准判断,是对大盛利益的至高无上的忠诚。
再者,军纪虽严,但亦需以人为本。若一味强调军纪,而忽视了人情与人性,那么军队将失去其灵魂,成为一台冰冷的战争机器。我朝军队之所以能威震四方,不仅因为军纪严明,更因为每一位将士心中都燃烧着对朝廷的热爱与守护的信念。
至于大人所言‘破例’之事,臣以为,规矩虽不可轻易打破,但在特殊情况下,适度的变通是必要的。正如陛下所言,特殊之时当行特殊之事。今日若因贾赦一人之功而破例,并非意味着明日、后日皆可如此。而是要在全面考量其功过是非后,做出最有利于大盛的决定。
臣恳请陛下,以国家大局为重,既要维护军纪之严明,亦要体恤将士之不易。对于贾赦,可给予适当惩戒,以示军纪不容轻侮;同时,亦应表彰其功绩,以激励更多将士为国效力,共筑我朝之辉煌。”
魏子轩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既强调了军纪的重要性,又兼顾了人情与人性。朝堂之上,一些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也不禁点头,开始重新审视起贾赦一事。
仁康帝的目光在魏子轩与那位大臣之间来回游移,他的心中也在权衡着利弊。他深知军纪的重要性,但同样明白在特殊之时变通的重要性。
他沉默片刻,终于开口道:“二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军纪乃我朝军队之基石,不容动摇;然而,在特殊之时,变通亦不可或缺。朕以为,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轻易决断。”
皇帝的话语如同一锤定音,结束了这场激烈的争论。大臣们纷纷松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心情,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朝事。
贾赦同魏子轩对视一眼,前者眼神平静,后者则是忧心忡忡。贾赦站在武将的队伍中,静静地看着朝堂上众大臣你来我往,思绪早就不知飘到了哪里。魏子轩见状,暗叹一声,忙收拾了心情,投入到了下一轮的争吵之中。
正如贾赦预料的那般,直至朝会结束,仁康帝都没有宣读那份封赏名单,更没有说明要如何处置贾赦。随着人流走出皇宫后,贾赦方才捂住胸口闷哼一声,一缕鲜血沿着嘴角缓缓滑落。
“贾赦!”一直关注着他的武将们见状,忙推开人群,上前抱住了他摇摇欲坠的身体。
贾赦努力睁开眼睛,对着抱住他的靠臣露出一抹苦笑,低声道:“石伯父,侄儿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