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候打板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这个打板就是场记板。场记板上的信息一般会包括“片名”、“导演”、“摄影师”、“日期”、“卷号”、“场次”、“镜号”、“条次”等主要信息,但也会根据具体需要,由场记人员附加新的条目在上边,当然也可以改变一些条目。比如多机位拍摄时,场记板上会标注出摄影机编号,像“A机”、“B机”等。就像现在有两个机位一样。
所谓的“打板”,其实就是通常看到的在每个镜头拍摄之前,有一个人拿着一个板子,上面写着导演和摄像师的名字,还有这部戏的名字,第几集第几场第几幕第几次,都写明白了。等到开拍之后,那个人说一遍什么戏的几场几幕第几次,开始!然后“啪”一声的打板子。
这个工作也不是一般场务做的,而是有专门的职位,场记。【△網WwW.】一般来说都是两个人,一个负责打板,另一个负责整理全部的场次然后记录。
场记板最重要的作用是为了声画同步,摄像机记录拍板的动作,录音记录拍板的声音,后期剪辑的时候把声音和画面对位上,形成和声音同步的画面。也能使得在后期剪辑的时候,有一个可以判断的关键点。
除此之外依然很重要的作用是场记根据场次和镜次记录下哪条能用,哪条不能用,方便后期文件归档。这样也就是为什么场记要把每一条镜头都整理记录的原因。因为场记板在每个镜头的前面,所以当素材整理入库之后,到了后期剪辑人员手里,他们看到的素材缩略图都是场记板上面的内容,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找到想用的镜头。如果没有这个板,后期剪辑人员一条一条去看哪些能不能用,会严重影响后期效率。
科普完毕,然后这段内容拍完,又继续拍摄别的镜头。不过王太卡看到兴趣缺缺。
说句实话,片场其实一点都不神秘,非但不神秘,而且还非常的枯燥无聊,单调极了!一个动作你可能就要不停的重复很久,一段剧情还要反反复复的拍摄。
也亏了水晶能耐得住性子,反正王太卡是不想继续下去了。说实在的,与其看这种重复性的剧情拍摄的耐心,还不如当初拍摄纪录片的时候为了一个镜头而默默等待很久的那种心情呢!
比如在非洲丛林里面等狮子交配狩猎,在南极等企鹅交配觅食,在热带雨林等蟒蛇交配产蛋......麻蛋啊!怎么全都是交配啊!
这个还真的不能怪王太卡,因为生物纪录片啊,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对于动物来说,它们一生只有两个目标的,一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栖息地活下去,二是找一个适合的异性交配然后培育下一代。
所以生物纪录片的内容,一般都是出生、成长、觅食、交配、继续新出生这样的循环。
其实说起来,人不也是如此嘛?所谓的工作和家庭,其实对应的正好是自然界里面的合适“栖息地”和合适的“配偶”。人这一辈子总觉得是为自己或者,可是当有了孩子之后,才会发现原来自己一辈子的积攒,其实都是为了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