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吴先君已经现身。现如今正盘踞在姑苏山一带。”孙林父先讲这一件事情。
这个消息不用等孙林父讲出来,事先楼令就已经知道了。
也不知道寿梦是怎么躲,重新出现在姑苏山的时候,身边只有包括三个儿子在内的百人不到。
时间过去了三个多月,申巫臣有率军前往征剿,现下却是让寿梦身边的人增加到三千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寿梦当然不承认晋国扶立的余眛是正牌的吴国之君,只是也没有马上反攻。
现在的情况是,吴国那边分成了两边,一边交战的同时,口水仗就没有消停过。
楼令对吴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有关注,只是没有干涉的想法。
无论是事情的走向是怎么样,申巫臣才是第一负责人。
与此同时,哪怕申巫臣向中枢求援,肯定不是楼氏一家的事情,决定出兵进行干涉,要出大力气也是郤氏。
不是说郤氏多么在乎吴国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主要是郤锜坐在中军将的位置上,有些责任就是该由他去承担大头。
孙林父发现楼令的反应很平静,一时间不是那么好搞懂状况。
在很多传闻中,担任晋国中军将和中军佐的人出自郤氏,可是大多数时候是楼氏之主楼令这位上军将在拿国家的主意。
那样一来,无论是讨伐吴国,或是灭了吴国一次再扶立余眛,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楼令一手操办。
这也是不了解真相的人,他们的想法。
事实是什么?
在那一会,楼令根本不想讨伐吴国,乃至于对讨伐吴国比较排斥。
必须肯定的事情是,郤锜力主讨伐吴国并没有错,不讨伐吴国反倒会弱了晋国的威风。
后续发生的事情属于是失控,比如将余眛扶立成为吴国之君,并且晋国还在吴国进行了驻军。
那些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
事情发生就发生了,楼令顶多就是稍微关注,不会主动去做什么。
甚至可以说,如果寿梦舍得脸面敢冒险亲自到“新田”请罪,会让楼令推动吴国仍旧由寿梦去做主。
为什么?因为楼令不想看到一个分裂的吴国。
哪怕吴国后面会跟晋国过不去,他们不可能跟楚国相安无事。
只要吴国继续跟楚国过不去,事实就是会帮到晋国。
孙林父本是要卖个人情,也是找个话题,再切向另一个话题,结果楼令的反应实在是太平淡了。
“不知道晋卿对郑国怎么看?”孙林父知道话题转得很生硬,怕的是再不说,后面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楼令保持脸上温和的微笑,问道:“卫卿是代表卫国而来吗?”
晋国负责跟卫国进行邦交的家族是荀氏。
讲道理,孙林父出于礼节可以款待路过的楼令,谈正事无疑是越界了。
那又是知道楼令可以制定和左右晋国的国策,所产生的一种效应。
孙林父假借吃酒掩饰了慌张,重新镇定下来,笑呵呵地说道:“恰好遇到晋卿,有此一问。”
哈!?
那可是关乎到晋国的国策,说问就问了。
这种事情发生在当下,说起来也不是那么奇怪。
交情足够好的话,不同国家的高层别说是保密,他们甚至可以互相为对方制定国策。
有问题的地方在于,楼令跟孙林父连朋友都算不上。
“郑国太过于朝晋暮楚了。”楼令选择了回答:“老夫私以为,这般的国家不当存在。”
是谁推动晋国占领郑国那么多的城池?
又是谁,强调占领之后,不用还给郑国?
孙林父恰好知道就是楼令在主导。
“来来来,请饮此觞!”孙林父是一个懂事的人,不再多聊郑国的话题,事后也绝对会奉上厚礼。
有了来自楼令的明示,卫国起码知道该停下对郑国的蚕食。
要不然的话,卫国占领了晋国看上的郑国土地,互相出现了纠纷,说不定卫国要被晋国顺带给收拾了。
知道界线在哪里的孙林父,他会通知宋国吗?
上面那个是楼令重新启程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宋国最近的小动作有点多。他们变成在害怕晋国,转而谋求跟楚国达成和解了。”
楼令在猜测,会不会在半路上“碰巧”遇到华元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