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97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6042 字 14天前

这个地方是说,释迦牟尼佛的示现是强调事修的重要。当然,你要讲事修,那就是生生世世的勤苦的修学;但是龙女的成佛强调理观的相应,因为真如本性本来就是你本具的。我再讲一次,诸位!你的清净心它不是修来的。你什么时候能够承当,它随时准备跟你相应。因为它就是你衣服里面的摩尼宝珠,你把它拿出来有那么困难吗?对不对?就是说你里面的摩尼宝珠,把它拿出来是比较快的。但是你去工作,去努力地创造你的佛身净土,这个当然因缘修就时间比较长了。但这两个是不互相妨碍的。所以智积菩萨等于是以事修来问难理观,当然他是示现的,他是为众生来理解理观事修的差别。

庚五、龙女释疑

言论未讫,时龙王女忽现于前,头面礼敬,却住一面,以偈赞曰:

深达罪福相 遍照于十方

微妙净法身 具相三十二

以八十种好 用庄严法身

天人所戴仰 龙神咸恭敬

一切众生类 无不宗奉者

又闻成菩提 唯佛当证知

我阐大乘教 度脱苦众生

正当智积菩萨质疑龙女成佛为什么这么快速的时候,“言论未讫”,这句话还没讲完,智积菩萨话还没有说完,龙女突然间现在前面,就向两位佛陀——释迦牟尼佛跟多宝佛顶礼,然后站在一面,就“以偈赞曰”,这个地方是赞叹佛陀的三身的功德。

她怎么说呢?“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赞叹佛陀法身的功德。

诸位!法身是怎么成就?当然是靠理观。应身是什么?应身当然是靠事修。你要成就法身,那是理观的智慧,但是你要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万德庄严的佛陀的应身,那就是要历劫勤苦地修学了。

法身的理观是怎么回事呢?“深达罪福相, 遍照于十方。”我们一个没有修理观的人,就是从因缘的角度来看生命。从因缘的角度来看生命有什么缺点呢?就是二元对立。你会发觉说,我怎么有时候觉得我业障深重,但是我如果好好地修行,我又觉得我这个人具足很多的善法?所以,你没有修理观,就表示你这个人不安住。不安住的情况你就怎么样?你随顺你的修行,有时候进步,有时候退步。因为我们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曲线,一个抛物线。它不可能是一条直线,你没有本事做成这样子,你除非是法身菩萨,或者你真正安住清净心,你能够真的达到平常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我们一般人的修行都是这样子的,就是在善恶的法里面产生纠结,因为你心外攀缘。但是如果你能够理观,回光返照你一念清净心的时候,观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观达罪业也好,福相也好,其实当你的内心回到原始点的时候,是业性本空,其实你本来没有善法,你也不是恶法。所以儒家思想有两派,它说人性本善,有时候说人性本恶。其实佛法的意思,我们的本性不是善也不是恶。如果你本性是善,你怎么造恶呢?如果你本性是恶,那你怎么可能成佛呢?你本质是恶,那你怎么修?你顶多就是伪装自己、调伏自己而已。

佛法认为,我们的本性也不是善,也不是恶,叫做离相清净,它什么都不是。所以即空就直接观到我们一念的清净本性,就观察罪不可得,福不可得,这是即空。即假就观察我们的性具,我们一念清净心本来具足善恶。就是你用身口意的恶法去熏习你一念清净心,它自己会显现罪恶的相状;你用布施持戒的善法去熏习你的清净心,它会显现安乐的相状。所以,你能够观你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表示你深入地通达罪福的真实相。就是你本来不是善恶,但是你也可能变成善恶。就是这样子,就这样解释。

那么这样子表示什么呢?“微妙净法身。”佛陀能够安住清净心发起菩提愿,成就清净法身。所以法身是怎么样?是理观所成,跟你有没有跟众生互动没有关系,严格来说跟你有没有福报也没有关系,跟你有没有烦恼、有没有业障也没有关系。理论上是这样。

但是你要成就应化身,那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你今天希望你能够在一念法身当中,终于有一天能够怎么样?现出佛身,而且有你的清净的国土,有你教化的眷属,那就是事修了,你才有办法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来庄严你的法身。

这两个是赞叹佛陀的三身的功德。

第二个,我们看九界皈依。

“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具足三身的佛陀,是九法界众生,天人龙神等一切众生所恭敬皈依的所缘境。这个是赞叹九界皈依。

第三个,龙女就请佛为证。她说:“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我虽然是一个八岁的畜生道的女众,但是我从跟文殊菩萨所学习的妙法当中知道,成就无上菩提,必须佛陀来印证,以心印心。就是,佛陀您老人家作证,您的清净心跟我的清净心是不是完全一致?请佛印证。我依止清净心、菩提愿,我在未来世当中,我也会即将示现应化身,转大法轮度脱众生。龙女请佛印证,佛陀默然印可。佛陀经常是这样,佛陀不讲话,就是承认你是成就法身佛了。

所以蕅益大师在这一段里面提出两个重点:他第一个先讲到理事的差别。就是你在修行,先把理观、事修分清楚,你不要含糊笼统。理观的所缘境是真如,它是向内的,内观真如。那么真如是一个性德,你不用去增加它,你也不用减少它,你只要知道有这件事情就好,就是观而已。真如不能修,它本来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会因为你修它而增加,也不会因为你懈怠而改变。所以它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它是不生灭心。

这一点对我们临命终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临命终就是不能靠修行。因为你临命终的时候是你生命中最糟的状态,你躺在床上,不可能起来拜佛。说我平常都是靠拜佛保持正念,你有本事站起来拜佛看看?所以,临命终的时候,修德其实力量薄弱了,就是靠性德。就是你必须靠一个——你状态再怎么糟糕,它永远是清净的。你在临命终的时候,你业障现前,你身体插满了管子,你的眷属在旁边哭泣,你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心思散乱,这个时候菩萨云何应住?你依什么而住?说我靠佛号,也可以。但是你完全靠佛号,佛号是外来的东西,如果你内心没有东西跟它接应,这个力量薄弱。

所以,在临终的时候可让你依靠的,就是说,诸位!有一个摩尼宝珠,它永远在那个地方等着你。它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它也绝对不会因为你身心的错乱而变成不清净,就是这个理观的智慧。所以理观是怎么样?它强调离一切相,这你要弄清楚。理观是超越因缘所生法的。什么叫离一切相,我简单说一下,它跟你有没有修行,跟你烦恼重不重,跟你的业障重不重完全没关系。这才可贵嘛,这样才可以安住。这是理观。

第二个,事修。事修强调即一切法。你有修行你就有功德,你造罪就有过失,这就是事修。那就是因缘所生法了,讲修德。

所以蕅益大师说,你这个修行人先把理观事修分清楚,一个是内观,一个是外修。一个内,就是摩尼宝珠,你再怎么穷,摩尼宝珠还是这样子。但是事修就是说,你要不修,有摩尼宝珠也没用,摩尼宝珠你不能当饭吃,你要拿出来贸易,你才有办法用摩尼宝珠去换取你的面包饮食,所以这个靠修德。所以理观是离一切相,事修是即一切法。这是先把理、事分清楚,理、事的差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个,你再把理观、事修怎么样?合起来。就是,理观不离事修,事修不离理观,所谓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所以,理事是相辅相成,互含互摄,缺一不可。你真正把《法华经》的一佛乘思想启动,你纯粹是理观也不行,纯粹的事修更不行。就是说,你有一个摩尼宝珠,然后呢?然后你还要精进地去做贸易,用摩尼宝珠换取你的衣食,换取你的房子,换取你各种的资具。所以,这个地方,蕅益大师他的意思就是说,理观不能碍事修,事修不能碍理观。

这个道理懂了,你就知道智积菩萨的问题在哪里。智积菩萨就是强调释迦牟尼佛因地的事修成佛。其实释迦牟尼佛的成佛,诸位,现在我问你一个问题就好了,他历劫的勤苦的修学成就应身佛,他哪仅仅是事修?你认为这个事修没有理观做得到吗?不可能嘛。我给你不要说三大阿僧只劫,我给你一百阿僧只劫,你整天修菩萨道,如果你没有理观,你也成不了佛。所以,当一个法身菩萨强调事修的时候,他背后一定有理观,只是他不谈而已。释迦牟尼佛不可能没有理观,龙女也不可能没有事修,只是,蕅益大师说,各自表法。佛陀为了激励我们在逆境中成长,所以用释迦牟尼佛做榜样,强调事修精进,突破障碍。释迦牟尼佛为了表达我们的修行不会因为烦恼重,也不会因为你是一个畜生、你是一个女众而障碍,所以,龙女用理观来表示,这个理观里面一定有事修。只是蕅益大师说各自表法而已。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整个修学表示事修的圆满,而龙女的这个业报身,她一念的回光返照,一念的相应,成就圆教初住,强调理观的圆满。各自表法而已了。所以这个理事是圆融的。

重点是,龙女这样讲的时候,希望佛陀证明。佛陀默然,那表示佛陀认可了。这是第一段的问难,就是所谓的智积菩萨的问难。

我们先休息一下,再看舍利弗尊者的问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