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获救

第7章 获救

小灵界,是一个比栖霞域不知小多少倍的小地界。

小灵界四面环海,算得上是大海中的一块陆地,正确说,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海岛!

小灵界里和栖霞域一样,是一个修者和凡人混居的地界,但与栖霞域不同的是,这个小灵界里的灵气比栖霞域不知浓郁多少倍!

因此,这里的修者总体上的修为要比栖霞域高出好几个等级!

……

“涌泉山”是一条长长的山脉,南北走向,全长三百余里,东西宽度也近百里。

因这条山脉里大大小小泉眼不计其数,因而得名涌泉山。

“涌泉峰”是一座小小的山峰,地处涌泉山的南麓的深山里。

“涌泉峰”地处偏僻,四周树木繁茂,平日里人迹罕见,离大海也不远。

“涌泉峰”因山峰下有一个巨大的水眼而得名。

这水眼终年泉水喷涌。

与其他地方的泉水不同的是,这个巨大水眼喷出来的泉水,就算是三伏时节,同样是冰冷刺骨。

这个水眼是在山峰的崖壁底的大石缝里。

水眼有一丈来宽,汹涌的泉水喷出水面有三尺高。

由巨大这个喷泉形成了一个半亩大小的深潭,潭水清幽冰冷,深不见底。

在深潭里,还长着一种其他没有的鱼。

这种鱼时常躲在深潭处阴暗的石缝里,很少外出游动,每天只有在晚上到清晨这段时间会游到水潭的边上寻找食物。

这种鱼三四寸长,全身几乎透明,而且还没有鱼鳞!

这种鱼非常的鲜美,但异常难抓。

当地人称这种鱼为“银鱼”。

这名字的来由,传说这种鱼它除了银白透明外,还因为非常的稀少值钱!

每一斤都能卖一两白银!

叫它作银鱼,不但是因为这鱼是银白色,也因这鱼非常值钱!

在这个三个铜板能买到一斤白菜的地方,一斤鱼竟能卖一两白银,所以把它称为“银鱼”,一点也不为过。

……

白理和冷梅是小灵界里再普通不过的凡人!

他们是一对年近六旬的老夫妇,平平凡凡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一对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

他们的家就住在“涌泉峰”的山脚下,附近几里也没户人家,只有他们俩的几间孤零零的茅草屋。

白理是捕捉银鱼的好手,老夫老妻也是靠此为生计。

白理用细竹片编织成一个三尺见方,一尺高的竹笼。

这个竹笼四方都有一个喇叭口外大内小,而且呈倒刺状。

竹笼中央是一个大的空笼,连接这四方的笼口。

这是他专门设计捕捉银鱼的鱼笼。

鱼游进竹笼内,就很难找到出口。

白理就靠这种竹笼,他自己称之为鱼笼抓鱼。

这种鱼笼他一共编织十个,在深潭各处都放有。

放鱼笼时,放麻绳系着,在鱼笼面上绑着块石头,这样才能把鱼笼沉入水底。

每天清晨,白理都来查看他放的鱼笼,每次也能抓到十来条。

他把每次抓到的鱼都放到一个大竹笼内,等凑两三斤,才拿到最近的镇子上卖。

这种鱼,只能在这个水潭里生活,离开这个水潭,放入其他的水中,半天后就奄奄一息,几乎无法生存。

所以每次卖鱼,他还得带上半桶这个水潭里的水。

这天,白理一大早,挑着两个水桶,又来到深水潭查探他的鱼笼。

“今天可是‘圩日’呢,早点把鱼送到饭馆,好买些家用回去。对,对,家里的烧酒快喝光了,得多买几斤,再买两斤山羊肉,炖上一锅汤给老太婆补补身子。”他暗自想着,流着拉哈子,紧步向前走。

他来到深水潭,习惯性四周扫了几眼。

突然间,他发现居然有一个身穿褐色皮袄的小孩,仰躺着漂浮在水潭边的大石边上。

他瞪大眼睛,才看清楚,没错,是个小孩!

“怎么水潭里会有个孩子?”他吓了一大跳,赶紧小跑过去。

也顾不上冷不冷了,“噗嗵”一声,跳进水潭里,“哗啦啦,游过去,抓着小孩,抱上岸边。

用手指往鼻子底下探了探,没气了!

再摸了摸小孩的胸口,还有一点点暖气!

“兴许还有救!”白理再也顾不上抓不抓鱼了,扔下水桶,把小孩子背朝天面朝下扛在肩上就往家里跑!

这背法是有讲究的。

白理扛着孩子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小跑着。

如此一来,可以把孩子肚子里的水给抖出来,他跑跑停停,不时按按孩子的胸口,拍拍他的后背。

天天走山路的人腿脚就是好,别看白理年过六旬,但走起山路来也不输于年轻人,就算扛着个人,同样也是健步如飞。

白理的家离深潭有一里多远。

弯弯曲曲的小溪,从水潭延伸出去,沿着小溪,一条崎岖的山路,一直通向水潭。

山脚下,小溪边,一丛小竹林,两三亩稍稍平整的小土坡,四五间茅舍,一个篱笆墙围成的小院子,几只大鸡和一群小鸡,六七只鸭子,一条老黄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里就是白理的家,平平凡凡的山里人的家。

一个时辰后,一位粗布老翁扛着一个褐色衣物的孩子,喘着大气,直奔到这里。

“老太婆!老太婆!快,快,给我烧一锅热水!”白理人还没到家,就远远的冲着茅舍里大声喊着。

“喊什么喊啊?大清早的。对了,你不是去抓鱼到镇上卖吗?怎么那么快就回来了?”茅舍里,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回应道。

“哪里来那么多话,快去,快给我烧水去。救人要紧,老太婆,快去!”说话间,白理奔到了,篱笆门外。

老黄狗摇着尾巴,“旺旺!”直叫着跑过来迎接它的主人。

一位老太太嘟嘟囔囔着,从一间茅舍里走出来。

“咦,老头子,怎么一身湿漉漉的啊?你扛的是个孩子?咦,这是怎么回事?”老太太抬头看了老头子一眼,吃惊地问,“老头子,你这是怎么回事啊?哪里来的孩子?”

“别啰嗦啦,快去,赶紧去给我烧一锅热水。还有,还有,还得煮一大碗姜水!煮姜水,听着没有?”白理冲着自己的老伴,赶紧吩咐,“等把人救活了,再跟你细说!你快去啊,磨蹭个啥啊?”

“别催,我这不是去提水嘛?像个催命鬼似得!”老太太嘟囔了一句,不敢怠慢,赶紧提着一个水桶,走进了一间茅舍里,烧水去了。

白理抱着褐衣小孩来到一间茅舍里。

他把孩子放在一张小竹床上,转过身小跑了出去。

再过了一会,见他抱着一个个大火盆进来。

紧接着,他三下五除二,把小孩身上的衣物脱干净,再把他抱到炕上,盖上厚厚的被子。

他自己也蹲在火盘边烤起火来。

再过了一会,老太太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糖水进来。

见自己的丈夫蹲在地上烤火,便轻声问道:“老头子,这是咋回事啊?这孩子没事吧?”

“有口气了,但被冻僵了,还没醒过来呢。水烧好了没?”白理问道。

“还没热,在烧着呢。”老太太回答道。

“哦,那我先给他灌几口姜水!”

“不成,不成。还烫着呢,先凉一下吧。”

“没事,吹吹不就行了?你也来帮帮,帮我扶着他。”

两个人同心协力给小孩子灌了几口姜水,引得孩子一阵猛咳。

“老头子,这孩子你是从哪弄来的?小溪里?这孩子的大人也真是的,这大冷天的也不看好自个的孩子,掉到水里都不知晓,怎么做大人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如何是好?”老太太唠唠叨叨说过个不停。

“不是掉在小溪里呢。我是在寒水潭里捞上来的!我也不知道这孩子是从那来的。”

“啊?寒水潭?那里荒山野岭的,这孩子怎么会跑到哪里去?那他的大人呢?”

“没见着。我到水潭那刚想收起鱼笼,却发现这孩子在水潭里漂着。开始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就捞了上来。发现他的心窝还暖着,就死马当作生马治,扛着跑着回来。”

“希望能把他肚子里的水都出来,能使他活过来。就算救不了也帮他收个尸,好使他的大人能寻找吧。没想到这孩子命真大,我跑了半里路,倒把他肚子里的水抖出了不少。捶了他几次后,他吐了好几口水,总算缓过一口气。不过,又昏过去了。但总算有了一口气在,这条小命算是捡了回来。哎哟,只顾得说,都忘记水了。快去,快去,把水盆端来,我去提水,给他泡泡热水去去寒。”

老太太应了一声,赶紧转身走了出去,不一会,双手端着一个大木盆进了屋子。

而白理也提了一桶冒着白气的热水进来。

老夫老妻携手把小孩子轻轻放进水盆里,搓背的搓背,捏手的捏手,忙活了起来。

“这孩子还真是可怜。老头子啊,你看,他的手脚都冻僵了呢,全身青一块紫一块,到处是瘀伤。真是造孽啊。这孩子的大人也真是,造孽啊。”

“恩,见着呢。这孩子的大人真够粗心的。这孩子应该是昨天就不见了吧,怎么都没见大人来找。幸好遇着我那么早去寒水潭,还迟一些,恐怕这孩子的小命就没了。”

“多好的一个孩子啊,还是他的大人寻来,我的好好数落他们一番才行,多气人啊!”

“那是,连我看着都心疼,这孩子的大人难道一点都不紧张不心疼?是得教训教训他们。”

夫妻俩边给孩子搓洗,一边数落着这孩子大人的不是……

第35章治 病

“对了,老太婆,我现在也冷得浑身发抖呢,还有没有姜水,我也得喝上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