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中丞罗善玉,目光深邃的看着易凡。御史台的左右都御史已然落马,而作为在御史台中,做官多年的罗善玉,很有希望坐上左右都御史的位置。虽然他参与三司审讯,可皇上明白,其中多数功劳是易凡的,他想靠这些功劳,坐上都御史的位置,还是有些勉强。他唯恐别人捷足先登,坐上左都御史或者右都御史,让他继续待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罗善玉是有些理想的人,还想做出些政绩来,得到皇上的认可,让自己的仕途更进一步,若易凡对御史台有所提议,那便更能帮到自己,这也是御史台对易凡颇有微词,他还坚持同刑部和大理寺,一同前来答谢易凡的原因之一。
罗善玉虽然带有目的,可他并没有心浮气躁,而是耐心的倾听,易凡为百姓提议的讼师,他很是认真的思考。撇开提议不谈,以易家的权势,易靖为百官之首,易凡刚平定叛乱,皇上对易家恩宠正盛,若易凡将提议上奏,只要易靖不反对,这个提议十有八九会采纳。他虽不知道,陛下对易凡的恩宠,是因为易靖的缘故,还是因为其他。但以目前的局势而言,易凡很是受陛下喜爱,而易凡文韬武略,若没有大的错误,以后必然是重臣,况且以易靖的老谋深算,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易凡犯错。他需要好好的攀上这棵大树才是,可能在座的各位,同样有这样的想法。
就在众人闲谈之际,罗善玉站起身来,对易凡施了一礼,问道:“不知小易大人,对御史台是否有提议,还请小易大人不吝赐教!”
罗善玉说完,并未落座,目光炯炯的看着易凡,心中很是迫切的,想知道易凡的回答。
原本易凡看着事情已是了结,想着离开,这才漫不经心的,喝着茶和慕浩轩闲聊。看到罗善玉行此大礼,着实让他摸不着头脑,随后听到罗善玉的话,这才明白过来,急忙起身回礼,但他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而是目光看向自己的老爹易靖。
在座的人,都放下茶杯,目光看向罗善玉和易凡二人。来访的三司之中,罗善玉官职最低,品阶较他人小,处境最为尴尬。他们都知道,御史台院中,因为左右御史是董莱宜党羽,已经变的群龙无首,罗善玉因为审案的原因,有些功绩,更有望更进一步。
“罗大人,因为犬子的缘故,左右都御史都相继被罢官,让犬子对你或者御史台院有所提议,恐怕不妥。”
就在众人看着易凡二人沉默不语的时候,易靖沉思片刻说道。
能当上御史的,都是读书人,通过科举入仕,从而进入御史台中,于朝中官员而言,这些人不是一般的迂腐。可偏偏的,这些自诩清高的读书人的机构,为首的两人,被世家的易凡爆出,出现贪腐和结党营私,而不是他们自己,这对于闻风奏事,监督朝臣的御史台,无疑是啪啪的打脸。因而,御史台的官员,才这般的记恨易凡。再让易凡提议御史台革新,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旧仇添新恨,革新的目的没有可能没有达到,反而再增加些仇恨。易靖如此拒绝,只不过是想让易凡在仕途上,少些政敌。
其实,易凡内心同样是想拒绝的,只不过,让自己的老爹易靖替自己说出,更有力度而已。他之所以想拒绝,并非因为将御史台的左右都御史拉下马,因而招来御史台官员的记恨,也并非大家所想的旧仇添新恨,这种革新,对易凡带来更多的政敌。只因大周是个名副其实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皆是如此运行,大周同样不例外,即便自己想,罗善玉想,甚者这堂前在坐的都如此的想,这种革新还是不能彻底,只因其中牵扯到其中的利益,官官相互,相互遮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让这样的官员进行革新,无疑是贼喊捉贼,最终弄的无疾而终而已。而且慕雪凝登基没有几年,励精图治中,各州县官员都有所收敛,不至于病入膏肓,易凡认为,目前而言,还无需这样的革新。
前世之中,教员创造的新时代,冤假错案发生之后,被查出来之后,牵扯到其中的官员,提拔的还是提拔,升迁的还是升迁,还是时代的楷模,显而易见的事情屡屡发生,更何况这样的封建王朝。纵然进行革新,还是不能彻底,只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而易凡早已有计划,将这一切推翻重来,只是自己的实力还不足够,时间还未到而已。
“下官明白易大人意思,可无论对朝廷,对御史台,亦或是对下官,都有好处。还请小易大人不吝赐教,易大人不要阻拦的好。”
罗善玉对着易靖,又施了一礼,面色凝重的说道。
大家都知道,罗善玉向易凡请教,对御史台革新的目的,是为自己增添功绩。可藏着掖着是一回事,罗善玉如此坦荡的说出,又是另外一回事。
易靖听闻,陷入沉思之中,茶杯端起又放下,放下又端起,显然事情牵扯过大,即便是他,一时之间都无法拿定主意。
“易凡,你怎么看?”
最终,易靖的目光投向易凡,想问问他这个儿子,是什么样的意见。
纵然易凡是拒绝的,后续有自己的计划,然而大周刚刚清除董莱宜的党羽,朝局稳定,这些官员高举于庙堂之上,难得为百姓,为大周做些事情。易凡感觉,还是不要打击这种积极性比较好。相对于那些无为而治,不做就不会犯错的官员,易凡还是